恒地投得中环海滨地王 传真社揭政府毋须发展商重用天星码头旧钟
中环新海滨3号商业地上周以508亿元批予地产商恒基兆业,成为本港新地王,用地中包括要为政府重置15年前清拆的天星码头钟楼。然而,传真社翻查卖地条款,发现政府只要求发展商兴建一座高25米的“时间装置”钟楼,无具体规定其外观设计、用料等。 政府亦表明发展商毋须使用当年保留下来的机械钟,违背当年的承诺。恒地没有回复会否使用旧钟楼的机械钟。
中环新海滨地王,地盘面积约51.6万平方呎,可建楼面面积约161.46万平方呎,主要作商业及零售用途,恒地指将会投资630亿元发展该地皮,包括重置旧天星钟楼及相关广场空间,供市民24小时使用,工程将分两期于2027年及2032年完成。
“时间装置”与拆卸旧钟楼一样高
早于2006年中环旧天星码头位于中环邮政总局对开位置,因中环湾仔绕道工程于被拆卸,今次卖地章程列明,中标发展商须出资在原址重建一个内设“时间装置”,高度与前钟楼一样为25米,由发展商负责日后的管理和维修,未经批准下不能在钟楼展示任何广告。但卖地章程规定钟楼及“时间装置”的重建要尊重原来设计,对是否使用当年保留下来的机械钟、建筑用料、颜色等,以及是否沿用当年钟声,都无具体规定。
另外,翻查地政总署网上公开的最新招标资讯,今年3月有人向地政总署就卖地章程要求“重建天星钟楼”一项,查询旧钟楼零件现况、相片等资料。署方回复时表示,有钟楼的建筑图纸及三维立体模型电子档案等可供查阅,钟楼的两个钟面、长短针、指针操控杆等零件,目前属康文署历史博物馆的馆藏,买方可向署方申请借出,但署方特别表明,使用旧钟楼零件在今次招标“并非强制要求”。
曾屹立维港海畔49年的旧天星码头钟楼,于2006年被清拆,当时曾掀起一轮社会运动,要求保留建筑,有团体拟回购天星钟楼,并已准备资金和地方,要求政府出价,同时罕有地各大政党,包括泛民和建制派,均要求暂缓工程,当时亦在港掀起历史建筑保育潮。惟政府不理各大政党反对,在12月16日的凌晨时分强行清拆。
由于反对声音不断,2007年时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书面回复立法会提问时表示,政府“了解市民对钟楼的怀念之情”,已保存旧天星钟楼组件,“将会在适当的地点重建钟楼及将铜钟重新装嵌”。规划署于2007年5月曾表示,旧钟楼所保留的钟面、铜钟及机械部分会重新装嵌于重建后的钟楼内。
不过,至2017年规划署公布的规划大纲,只提到天星钟楼须“以尊重原来设计的原则”原址重建,没有再提及重新装嵌机械钟,以及设计、用料等方面的规定。
发展局:明确要求发展商原址重建钟楼 恒地:无补充资料
传真社向发展局查询,有否要求发展商重建的钟楼在包括设计、用料等方面要跟拆卸前相同,会否要求发展商重组旧钟楼的时钟。局方指,卖地章程中已反映相关要求会跟从3号用地的规划大纲,明确要求发展商以尊重原来设计的原则,在原址重建旧天星钟楼,发展商可按既定程序向政府申请借用旧天星钟楼拆卸后的部分配件,在符合条件下作公开展示用途。
传真社指曾向恒地查询,在重建天星钟楼的计划中有关于旧钟楼的重建、设计上有否“尊重”原来设计的原则时,恒地回复称,没有补充资料可以提供,而根据政府新闻处公布的中标设计方案概念图,可见有一个外观与旧钟楼相若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