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科|通识教师开学调整心态 转型兼教旅游款待:教育不可绝望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高中通识教育科变天,新学年被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社科)逐步取替。新科课时较原有削减一半,未能完全吸纳近3,000位通识老师,部分须“转型”教其他学科。
任教通识科16年的中学老师罗洁玲,今日(9月1日)起,将为学校开设新选修科,兼教旅游与款待科,不会教授公社科。过去一个月,她研读新科教材,参与教育局培训,思考课堂的教学法,战战兢兢迎接新科。
她坦言,由告别通识科到接受“转型”,近月才正式“消化”事实,过程不容易,但提醒自己,教育工作不可感到绝望,即使失去通识科,也可活出通识精神,“唔会咬住话通识教咩,唔好怀缅美好过去啦,会抑郁。”

公社科系列三之二——“转”

延伸阅读:

公社科|科主任坚守岗位 自嘲变资讯传递工具:留下只是想教学生

公社科︱大学通识科毕业生决弃教师梦 指新科不再重视批判思考

任教通识科16年的中学老师罗洁玲表示,新学年不教公社科,将逐步转型为旅款科。(张浩维摄)

通识教学非一日炼成 纯熟教学需浸淫七至八年

2005年执教鞭的罗洁玲,入行先教旧制高考通识科,及后见证新高中通识科面世,如今却亲自为该科“倒数”。

回溯2009年落实三三四教改,首几年师生犹如“ 白老鼠”,试验新高中学制。当年大量教师转型教通识,罗洁玲记得,正式推行前一年,课后经常上教育局培训,又参与教师工作坊,共同构思教材和教学法,笑言培训时数“爆晒灯”。她说,当年未必每位老师认为培训有用,但至少“知道个困境有几困,依家系知道困境,但唔知有几困”。

当年师生“摸着石头过河”,令通识科渐上轨道。她指通识教学法非一日炼成,要将一个议题教得炉火纯青,深入浅出解释,令学生牢固掌握知识,需要七至八年时间浸淫。例如教授法治概念,会精心编排课题次序,先教反面的人治,令学生更易明白;平日储起有趣的教学例子,以助解说。她直言,教学经验随年月累积,从学生反应中再作修改,才可修成正果,“老师越教越纯熟,学生又会学得越快乐。”

教学经验随年月累积,老师越教越纯熟,学生又会学得越快乐。
罗洁玲
通识科突然被“改革”,前线同工始料不及,罗洁玲说同行无不感到灰心。(张浩维摄)

通识突被取替 前线教师感悲愤

两年前反修例风波后,本港政治环境急速变化,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去年11月底,突然宣布“改革”通识科,换上公社科。罗洁玲回想起那一天,当时感到十分愤怒和悲哀,实施12年的通识科一下子被取替,令大家始料不及,当局将社会风波归咎通识科,认为是对同工多年付出不公道。

公社科较原有课时大减一半外,课程内容也大有改变,三分二内容围绕国情,考卷评级也简化为“达标”与“不达标”。新课程指引更订明,涉及历史文化、法理法治、民族等课题,“没有正反二元对立”的角度。罗洁玲直言,新科教学空间大幅收窄,教师避免触及红线,不能够讨论敏感议题和提及国家负面资讯;堂上只能讨论“恒常议题”,不能够如往昔讨论时事,规限师生学习及教学发挥,令前线感到灰心。

不过,我成日都讲,几灰都好,入到课室,见到班𡃁仔,你就唔讲衰嘢。
罗洁玲
罗洁玲说,教育工作不可感到绝望,即使失去通识,也可活出通识精神,(张浩维摄)

调整心态开学 延续通识精神

罗洁玲说,认识不少十年以上的资深通识教师感到意兴阑珊,新学年选择退休或离开岗位,其余部分过渡兼教公社科,部分则兼教其他选修科。以其校为例,通识科团队五人,一位科主任及一位资深通识教师已离职,两人年资均至少有十年。

公社科人手需求减少,行内约2,800个通识教师,不少人需要“转型”。罗洁玲今日起要兼教旅游与款待科,不会教授公社科。过去一个月,她研读新科教材,参与教育局培训,思考课堂的教学法,战战兢兢迎接新科。

由告别通识科到接受“转型”,罗洁玲说,近月才正式“消化”事实,过程不容易,“初初系麻麻哋㗎,‘老公’死咗,改嫁㖞。 ”她努力学习转化这种负面情绪,不再执着通识的美好日子,也毋须过分放大这科的美好,重新审视教师职业及新岗位,“如果只系聚焦教学嘅科目,其实好难做人,我系一个老师,但我先系一个人。”

活在大时代之中,她说,教育工作不可感到绝望,即使失去通识科,也可活出通识精神,“每一代人都有佢应付时代嘅方法,无咗呢个科目,仲有教学精神,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人生,自主学习嘅方法。”

每一代人都有佢应付时代嘅方法,无咗呢个科目,仲有通识教学精神。
罗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