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房屋非只四面墙 支援与聚会添温暖 社联称住户反映瞓得好咗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香港基层住屋问题从来严峻,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会房屋共享先导项目,3年间让约700户受惠。该项目近获“亚洲杰出家庭工作计划”嘉许,负责的项目总监何俊杰今日(22日)表示,社会房屋共享非只为住户提供“四面墙”,同时会有社工支援及恒常聚会,住户皆反映不论是生活环境及财政压力均见改善,“瞓得好咗”。
他又期望,可为其他社会房屋提供经验作为借鉴,今次项目亦足证社福机构介入后,可释放更多闲置土地,提供更多住屋供应。

除共享房屋外,社联亦推出首个“组合社会房屋计划”的南昌街项目,并命名为“南昌220”。(社联提供/资料图片)

社联及香港仔坊会获“亚洲杰出家庭工作计划”奖项

亚洲区家庭研究联盟主席朱杨珀瑜出席商台节目《政好星期天》时表示,受疫情影响,原于11月举行、以“家庭为先”(family first)为主题的实体研讨会,改为网上进行,“但反而多咗人参加”,有来自11个国家地区、约730人报名,较以往约400人为多,情况令人鼓舞。大会亦同时举办“亚洲杰出家庭工作计划”决赛,经两轮甄选后共有8个队伍参与其中,社联及香港仔坊会双双获奖。

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项目总监何俊杰 (资料图片)

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项目总监何俊杰表示,有关计划“非只提供四面墙”,为有需要家庭提供可负担房屋外,亦有社工提供互动服务及支援,并会每月举办聚会,“大家倾吓生活、单位问题”。他举例指,以深水埗南昌街项目为例,社工会寻找地区不同资源,例如为住户串连地区康健中心等。

社会房屋平租金减财政压力 家庭争拗减少

他又指,㓥房户一般比较孤立无援,以及财政匮乏,但搬至共享房屋后,租金相对便宜,家庭财政压力随之减轻,居住环境改善,亦令家庭争拗减少,子女亦有较多空间学习,
“成个氛围环境改善咗,都瞓得好咗”。

他指,社会房屋共享计划属于先导项目,3年间共提供506个单位,共有600至700户受惠。计划开展初期,有声音忧虑租户流转率高,但随后发现运作顺畅,释除疑虑,他期望项目可予其他非牟利机构或社福机构,提供社会房屋的相关经验。他认为软件上而言,港府兴建公屋时,亦可与社福机构多作联系,另今次项目亦引证有社福机构介入后,可释放更多闲置土地。

办跨代共融主题活动 冀参加者将经验带回自身家庭

香港仔坊会社会服务总监黄心怡则表示,坊会所举办的活动以“跨代共融”为主题,刻意安排不同年龄层的参加者共聚,让他们拥有共同目标,合作完成不同的项目,包括举办音乐会或社区画廊等。她说,虽然参加者在过程中会有争拗,但经社工协调后,他们会学习互相欣赏,甚至会在活动后建立长久的友谊,并将经验带回自身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