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推海洋保育纪录片《声之海》 揭船只噪音阻中华白海豚觅食
中华白海豚被视为香港“回归吉祥物”,但近年在本港面对栖息地丧失、海上交通等人为威胁。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早前摄制海洋保育纪录片《声之海Sea of Noise》,透过水底录音机,揭示中华白海豚正面对高速船,以及大量基建工程等噪音威胁。
影片中,WWF代表指出,录得的水底声音显示,白海豚的声音会被航行船只的噪音覆盖,估计会阻碍其“回声定位”系统。白海豚不单觅食受影响,与同伴沟通等亦受阻碍。WWF建议港府,将水底噪音纳入环评报告中强制评估一部份,希望工程施工时,工程商亦可放置“气泡帘幕”,以气泡作隔音功能。
▼纪录片《声之海》将于6月8日世界海洋日推出▼
中华白海豚由“近危”上调至“易危”级别
近年中华白海豚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全球保护状况,由“近危”上调至“易危”级别,而在香港,白海豚亦受到栖息地丧失及退化、鱼类消耗和繁忙的海上交通等人为威胁。
WWF纪录片《声之海Sea of Noise》,由著名生态摄影师及纪录片制作人黄遂心(Daphne Wong)执导,透视神秘海底世界,揭出水底噪音问题,以及相关人为威胁对中华白海豚造成的种种干扰。
中华白海豚在香港多数于西大屿、南大屿及索罟群岛一带水域出没。纪录片中介绍,白海豚原以“回声定位”,方便探索环境,牠们靠声音觅食,与同伴沟通。但当人类急速并广泛的发展活动,人为噪音进入海洋环境的频繁程度亦与日俱增,影响范围亦愈来愈广。
WWF在西大屿、南大屿及索罟群岛一带水域,放置九部水底录音机,进行全年的水底声音研究。录音机每日收集中华白海豚及江豚发出的回声定位讯号,亦会纪录船只航行和沿岸工程活动所产生的噪音,研究人为活动对海豚影响。
倡水底噪音纳环评报告要求
研究发现,白海豚的声音会被船只航行的噪音覆盖,片段中亦播出中华白海豚觅食中声音、快艇、高速船声音。WWF估计,噪音会阻碍白海豚的回声定位系统,不但影响觅食、沟通等,甚至导致听觉受损。WWF建议港府将水底噪音纳入环评报告中强制评估一部份,亦希望工程商在施工时可放置“气泡帘幕”,以气泡作隔音功能,令工程噪音扩散范围较小。
▼即登记睇纪录片网上独家首映▼
纪录片将于6月8日晚上8时在“01空间”网上独家首映,观看费用全免,惟必需完成活动登记才可收看。导演黄遂心(Daphne Wong)及唱作歌手张进翘(Manson Cheung)将作为嘉宾一同参与线上分享会;看完首映参加游戏互动环节,还有机会赢取“双人海下湾半日生态游”。立即按此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