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推七项公私营协作计划服务1600人次 骨科、乳癌手术恒常化
公院覆诊时间为人诟病,更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缩减非紧急服务。医管局为“清人龙”,去年起展开7个新公私营协作计划,分流病人至私院接受服务。
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杨谛冈今(14日)称,由去年至今年3月,新计划合共服务约1600人次,涉及开支约3,000万元。其中癌症病人放射治疗、骨科手术及乳癌手术协作计划将持续推行。除此之外,由今年下半年开始,医管局将进一步增加癌症协作服务量,包括涵盖所有癌症种类的造影,提供扫描(CT)及磁力共振(MRI)检查,癌症康复者亦可定期接受服务。
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杨谛冈称,医管局原有8项公私营协作计划,包括普通科门诊、造影、青光眼治疗、肠道检查等等。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医管局增加血液透析服务人次,在去年至今年增约330个名额,即增加接近三成。协作计划亦扩展至合资格癌症病人及大肠镜,分别服务约7万及4700人次。
另外,医管局在疫情期间亦展开了7个新公私营协作计划,包括初生婴儿黄疸治疗、癌症病人放射治疗、剖腹分娩、骨科手术、乳癌手术、膀胱镜检查和胃镜检查,病人只需缴付公院费用,便可在私家医院及医疗机构接受服务。由去年至今年3月,计划合共服务约1600人次,涉及开支约3,000万元。
9名孕妇转介至私院剖腹分娩
胃镜检查的受惠病人最多,达776人次;而剖腹分娩的受惠妇女最少,仅得9人次。杨解释,妇产服务未因疫情受很大影响,加上不少妇女一直在公院接受产检,故部份人选择留在公院产子。他又提到,有病人的手腕骨折,属于非紧急骨科手术,若在公院需等3至4天,转到私院等了1天便接受手术。癌症病人放射治疗、骨科手术及乳癌手术协作计划将持续推行,以确保这些服务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
谈到未来发展策略,杨谛冈表示,由今年下半年开始,将进一步增加癌症服务量,包括乳癌手术、造影及放射治疗。他指,疫情期间有119人次在私家医院接受乳癌手术,占医管局服务量约8%。而现时协作造影已涵盖所有癌症种类,提供扫描(CT)及磁力共振(MRI)检查,未来癌症康复者亦可定期接受服务。
另外,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者可参与“共同医治合作”计划,在社区家庭医生接受全面照顾。现时计划约有600名医生,当中一成半有专科资格。约4万名病人已参加计划,当中约九成人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医管局发现其中5000人同时需要骨科覆诊。约九成病人一直在私家医生覆诊,另外约半成病人因病情有变而返回公院。他认为计划能减少病人的覆诊次数和整合药物。他举例说,有病人需在3个专科覆诊,每年合共9次,参与计划后可减少至4次。他又称,医管局将于下半年起,招募病情稳定的骨科病人参与计划。
杨:病人忧重返公院要重新排队
病人意愿一直是棘手问题,杨谛冈坦言,起初只有半成至一成病人愿意转到私院,当中有人关注收费问题,亦有人担心病情恶化但“出咗去转唔返入医管局。”至疫情袭港,病人害怕出入公院,约一成病人愿意参与计划。被问到是否满意现况,杨谛冈指“10%(病人)只系数字”,重要的是他们得到适切治疗。他强调,倘病人病情转严重,不需要在公院重新排期;而病人亦有权选择社区家庭医生,若相处不快可“换医生”。
至于协助计划是否加剧公院医生流失,杨谛冈回应指,“合作有来有往”,亦有私家医生回来医管局帮忙,认为计划有好的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