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药点拣好?一文睇清类型与功效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便秘不止是都市人常见的问题,长期未改善更可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健康。当数日无法排便、腹部胀痛不适时,究竟该选择口服还是塞剂通便药?什么类型的通便药最适合自己﹖又有哪些副作用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往往被忽视,导致不少人只凭他人“成功经验”自行购药,却未能有效解决自身便秘问题。

撰文:医善同行医学顾问、药剂连线药剂师周映彤

医善同行医学顾问、药剂连线药剂师周映彤

人人排便习惯不同,并非每天排便才算黄金标准。当排便频率明显减少、粪便干硬难排,甚至伴随腹胀不适,就有可能受便秘困扰。便秘的成因多样,常见包括水份或纤维摄取不足、缺少运动及药物副作用等,了解成因及各种通便药原理和特性,是选择正确药物治疗的第一步。

人人排便习惯不同,并非每天排便才算黄金标准。当排便频率明显减少、粪便干硬难排,甚至伴随腹胀不适,就有可能受便秘困扰。(VCG)

市面出售及公立医院所采用的通便药五花八门、剂量以至使用方式不一。以口服通便药来说,一般可归纳为四大类:

膨胀性通便药:吸水膨胀,增加粪便体积或软化大便,帮助肠道蠕动,增加便意。市民常用的“橙粉”,当中就包含洋车前子(Psyllium)的水溶性纤维。服用时需饮用足够水份,等待约1至3天才能见效,并可能引起胀气。

渗透性通便药:增加肠道内水份,将液体引入肠道和粪便,令粪便松散易排。这类通便药约需1至3天起效,使用后有机会出现腹胀。例子有医院常用的的乳果糖。

刺激性通便药:顾名思义直接刺激肠道肌肉收缩,从而增加便意,如比沙可啶(Bisacodyl),或常于医院配发俗称“草饼”的番泻叶(Senna)。虽然起效较快,但同时副作用亦比较明显,可能引起腹部绞痛不适。

粪便软化剂:通常含活性介面剂,令水分渗入粪便,软化粪便。这类通便药较少副作用,但起效的时间亦较慢。例子包括多库酯钠(Docusate Sodium)。

非口服类的通便药,包括甘油条(Glycerin suppository)、比沙可啶肛门栓剂(Bisacodyl suppository)及灌肠剂(Enema)等,因应其成份而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它们均较口服药物快起效,有些约5至15分钟即可见效,但一般不建议长期使用。副作用除肛门不适外,某些水性灌肠剂更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肾功能不全者需特别小心。

精明选择通便药

遇到便秘问题,该如何判断哪种通便药最适合自己﹖是否最快起效就是最好﹖实则不然。以下是几个需要考虑的方向:

1. 便秘原因

选用通便药前,应先回想可能导致便秘的原因,例如:最近是否饮食纤维或水分摄取不足?是否因药物副作用或其他潜在疾病引起?若与生活习惯有关,建议先从增加纤维及水份等自然方法著手,未能见效才应考虑使用药物。如怀疑便秘与药物副作用相关,建议咨询医护人员作进一步分析。

2. 便秘相关征状

其次,便秘症状亦会影响药物选择。如果有便意但觉得用尽力气也难以出粪便,有机会是粪便太硬,这时可以考虑大便软化剂。如果完全没有便意,则可能需要膨胀性或刺激性通便药帮助肠道蠕动。

3. 药物副作用与个人需求

是否接受药物起效速度较慢?药物造成的肚胀痛又是否会影响日常生活﹖喜欢饮药水还是服药丸,味道又如何﹖部分通便药如乳果糖味道较甜,对部分病人而言可能难以入口,因此各类通便药本身的副作用、起效速度,以及病人主观感受,也应一并考虑。

4. 注意警号与潜在疾病

便秘若伴随著异常症状,如排便时肛门剧痛、大便带血等,则可能提示著更严重的肠道疾病,此时自行购买通便药就变得相对次要,反而应主动求医。药剂师在建议病人合适的通便药时,通常也会询问是否出现这些警号,必要时转介医生跟进。

选择通便药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切勿一味追求快速见效,忽略便秘背后的真正原因或潜在健康风险,因此建议遇上便秘相关疑难时可先向社区药剂师求助。

便秘虽是常见的问题,但若未妥善处理,可能带来长期困扰甚至健康风险。(Getty Images)

其他便秘疑难

1.多款通便药,谁优谁劣?

没有标准答案,医学上亦甚少有大型研究直接比较多款通便药的成效。最重要的是选择一款针对自己便秘成因,副作用又能接受的通便药,这样才算合适。

2.可否同时用一款以上通便药?

虽然同时用多于一款通便药并非绝对不可,但一般建议先单独尝试一款适合自己的药物。如服用合理剂量后仍未见效,宜咨询药剂师或医生,找出根本原因。市面亦有些产品,结合多于一种通便成份,例如同时含有膨胀性(洋车前子)和刺激性(番泻叶)成份的通便粉。

3.长期使用通便药会否产生依赖?

除非经医生评估建议,部份通便药,特别是刺激性通便药如“草饼”,不宜长期自行使用,否则有机会令肠道变得依赖药物,停用后难以自行排便。长期便秘人士,应在医护人员协助下,选用较温和的通便药,减低风险。

便秘虽是常见的问题,但若未妥善处理,可能带来长期困扰甚至健康风险。认识各类通便药特性,有助针对自身或家人情况作出明智选择。如遇到异常的征状或便秘问题长期未改善,应及早寻求专业医疗意见,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01医务所”与慈善团体【医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医健文章。医善同行于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会上的爱心和力量,鼓励有心人踊跃参与医善同行举办的义工计划,各展所长,帮助弱势社群。

医善同行会以专业团队的运作方式,致力提高赞助人与赞助机构的信心,达到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目标。

网站亦会为巿民提供正确的医疗资讯;并举辨不定期的医疗健康讲座和义诊,同时积极与其他社区组织及医疗机构协作,为市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