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校本计划助教师教非华语生中文 今年146间学校参与

撰文: 侯彩琳 黄咏榆
出版:更新:

少数族裔学生在本港学习中文时面对不少困难。有幼稚园校长表示,非华语学生在入学初期中文能力较弱,亦较难明白老师的说话,加上部分家长不谙中文或英文,让学校与家长沟通出现困难。有幼稚园参加教育局非华语校本支援计划后,认为教师能学习到多元化教学技巧,令学生“学中文变得开心咗”。
总学校发展主任校本专业支援组李爱兰指,校本计划参加反应一向良好,最新一年便有146所学校参加,教育局职员、大专院校人员会到校指导教师的教学技巧。

善一堂逸东幼稚园校长周惠英(右)指,学校的巴基斯坦裔老师(左)能协助老师和家长沟通。(侯彩琳摄)

非华语学生在港求学,往往需学习中文才能融入主流校园生活。善一堂逸东幼稚园校长周惠英指,现时幼稚园有300名学生,其中有78名非华语学生,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泰国、加拿大、美国学生,而仅约一两成非华语学生家长能以中文沟通。

周惠英坦言,非华语学生在入学初期中文能力较弱,教师说广东话时,他们亦未必会明白。故老师会尽量在说话时配合身体语言,以协助学生理解。而在17至18学年起,善一堂逸东幼稚园参加教育局非华语校本支援计划,香港大学课程发展主任每月至少一次到幼稚园,指导教师的教学技巧,同时教授幼稚园教师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当中包括以图片配合文字的中文教学游戏。

善一堂逸东幼稚园的非华语学生在农历新年参加舞狮表演。(侯彩琳摄)

周惠英指,非华语学生在教师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教导下,“学中文变得开心咗”,同时亦更加主动学习中文,“会主动攞中文故事书睇”,亦愿意以广东话和老师、同学交流。

而在2018至19学年,教育局增拨资源后,善一堂逸东幼稚园亦聘请两位能操广东话及英文的巴基斯坦裔老师,辅助学校老师进行中文教学、协助老师和家长沟通,并在学校举办家长讲座时担任翻译,成为少数族裔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桥梁。

+3

总学校发展主任校本专业支援组李爱兰指,由15/16至18/19年,共有232所学校参加校本计划,而最新一年有146所学校参加。她解释,在计划底下,教育局职员、大专院校人员会到校,用一些策略,亦著重家长参与,如最近有幼稚园举办亲子写挥春比赛。李续指,不少参加学校的老师会继续沿用校本支援的教学法,如心理词汇策略。

然而,课程屡被质疑过份艰深、欠具体框架,高级课程发展主任(中国语文教育)何燕萍形容,现时架构是“铺桥搭路”,老师需思考以何策略去“搭路”,因应学校校本调节。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质素保证及校本支援)吴加声亦补充,若非华裔学生打算以香港为家,必须学好中文,“政策目标是要跟不同学习进阶支援,愈细学愈好”。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质素保证及校本支援)吴加声 (右)补充,政策目标是要跟不同学习进阶支援,“愈细学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