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悲歌 一家四口住40呎板间房木虱为患 10岁女儿仍用痰盂如厕
以木板简单分隔、不足泊车位三分一的空间,却是黄女士一家四口遮风挡雨的“家”。她一家蜗居于40呎板间房,木虱为患,更要与14人共用同一厨厕,卫生环境恶劣,与邻居“争厕所”每天上演,10岁及8岁的女儿甚至要在房间内以痰盂如厕。然而,生活环境困逼,她却无从选择,只因人穷气短,为了平租只能继续屈居。
但为人父母却不能给予儿女最好,最令她痛心。她说,虽然女儿口里从不说辛苦,但她们每次到访同学的家后,都展露出羡慕不已的反应,“每次听到都唔好受。”
位于观塘的唐楼,一个几百呎的单位,“一开五”间成5个板间房,厨厕要共用。黄女士一家居于40呎的板间房,只放了一张碌架床、一张折台及一个杂物柜,床下塞满了鞋子和杂物。离开房间,共用的走廊空间一样狭窄,只能容下一人通过,邻居狭道相遇时都要让路。
访问中途,黄女士的女儿放学回家,她们在厕所洗手后,回到房间捂著嘴向记者笑道:“头先有只老鼠喺妈妈脚边走过。”这种吓人情景,两位小妮子已见怪不怪。
14人共用厕所 污水满溢
一个破旧的唐楼单位,却有14人屈居几个板隔房内,每个单位都狭窄得难以转身。共用的厕所及厨所位於单位尽头,虽然厕所与浴室有一墙之隔,但去水位却互通。每当有人洗澡或洗衣物时,厕所地上都是污水。更恶心是,厕所水都带灰黑色。
黄女士说,厕所要轮流使用,卫生恶劣,为安全计,两名女儿的大小便一直在房间内以痰盂解决,“我两个女都10岁同8岁,系最近先唔比佢地喺痰盂大解。”
为了灭虱,她曾经换床,又时常清洗床具,惟板间房均以木板分隔,难以杜绝虱患,木虱杀之不尽。她说,木虱吸饱血后便难以走动,故牠们常被压死,枕头、床单上都是一点点的血迹。她们晚上除了要与木虱博斗,由于墙板甚薄,睡觉时总要抵受传入耳边的脚步声、谈话声,天花板亦不是传出老鼠走动的“吱吱”声,难以安眠。
食饭要分批 母亲不忍女儿受苦
黄女士说,老爷奶奶亦有租住同单位内另一间板间房,由于面积稍大约10呎,是他们一家用膳的地方。然而,空间有限,一家人仍然难以同桌吃饭,“每次都要分批食饭。”
黄女士的女儿对记者说,“我想要有大屋!可以玩捉衣因!”童言无忌亦至真,但觅得一个安乐窝,对黄女士而言却是心中最痛,因为两名女儿每次到访亲戚家中都不愿归家,到同学的家玩耍后,总是问何时可搬家,她哽咽说道:“每次听到都唔好受。”
展览诉说㓥房故事
香港楼价高企,公屋上楼无期,不少㓥房户每日生活水深火热,类似黄女士的个案多不胜数。全港关注㓥房平台将一连八日,于周日(23日)起在观塘海滨公园旁举办《屈室求存》住屋多感官展览,时间为2时至晚上7时,以7个㓥房街坊故事创作艺术品,逐一讲述每个住屋标准的重要性,而黄女士的故事,将会由比利时摄影师els matthysen的作品中道出。
某余6个故事:
㓥房户身体转差,依靠综援过活,惟综援租金津贴一人单位仅约$1800,按照现时㓥房租金,难以觅得合适单位
天台屋㓥房早前遇到山竹台风,业主不愿维修,㓥房户自行以铁皮、石棉亚等复修
因单位属非法居住用途、接获清拆令等理由,㓥房户不断要迁走,公屋上楼无期
㓥房户工伤后需坐轮椅,不能再居住原有居所,新单位租金昂贵且没有无障碍设施
一家四口居于寮屋㓥房,出入要徒步上山落山
新移民在租务市场/住屋上被差别对待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