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香港01高峰论坛 于品海:针对新移民是愚蠢无知
由土地供应专责小组进行、为期五个月的公众咨询,将于9月26日结束。多月来土地小组举办连场咨询会及公众论坛,让各持份者表达立场,各抒己见。《香港01》一直关注房屋及土地议题,将于本周六(8 日)举行“土地大辩论高峰论坛”,邀请多名嘉宾,就“土地选项争议”及“长远城市规划”等议题进行讨论。
《香港01》facebook专页、网页及App 将全程直播论坛,想了解各位嘉宾如何阐释对土地及规划问题的真知灼见,届时万勿错过。
由《香港01》主办的“土地大辩论高峰论坛”,将于9月8日(星期六)下午3时至5时30分于湾仔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礼堂举行。当日高峰论坛将有5位人主讲嘉宾,名单包括:
于品海(香港01创办人兼总编辑)
曾钰成(香港愿景计划召集人及立法会前主席)
黄远辉(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
伍美琴(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系主任)
施永青(AM730创办人及主席)
【1740】环保触觉义务总干事谭凯邦反对兴建东大屿都会,直指现时所有支持的人,未来都不会住在人工岛上,政府不能将这笔“基建债”留给下一代,“应该要支持的人首先捐出500万,支持呢项5,000亿工程。”
学生提削新移民人数 施永青:想法狭隘
有台下中学生表示,作为年轻人,香港居住环境非常挤拥,询问台上讲者,会否向政府建议削减单程证来港人数计划。施永青就称,虽然很多人支持该建议,但事实上这想法非常狭隘,因香港旧日的发展是依靠新移民,而本港经济发展需要靠外来刺激,“如果净系唔畀人来竞争,香港就会愈来愈差。”
于品海重申,支持香港政府取回单程证审批权,但不认同将住屋问题归究新移民,批评这想法愚蠢及无知,强调土地问题是政府的政策所致,“全香港基本上都系移民。”他批评这不但解决不到住屋问题,还会增加社会怨气。
【1730】台下荷兰裔香港人司马文问到各个土地供应选项的优次,伍美琴认为生态价值非常重要,港府应先发展棕地,亦要以人为本。黄远辉就称,小组的优次就是社会的优次,社会如何看待18个选项的主流意见,就是小组的看法,“无论大家选ABCD,到最后,都系要一齐开始”,因为各选项的造地时间不一。
施永青认为港府“大把钱”,修正错误较造地快,例如纠正错误的土地用途,以及将某些地区增加地积比。
于品海则认为应该收回粉岭高球场建屋,因为这反映政府敢于挑战,亦令整个社会认识港府有能力和魄力去解决土地问题,而港府有足够的财力处理,惟一缺乏就是港府政治意愿。
黄远辉:无法断定增加土地供应可令楼价下跌
【1717】台下观众伍先生发问时,批评《2030+》未有提及未来港人的生活模式改变,黄远辉认为若然要在开展未来30年规划的公众咨询,或需要更长时间,但现时的住屋问题逼切,希望平衡各持份者的利益。
伍美琴则认为,理想的规划应对未来情况进行分析,再去做土地规划,而且1,200公顷的土地供应亦非解决逼在眉睫的问题。黄远辉随即反驳,如果政府不增加土地供应,社会是否就能达至公义,他称不少市民都向他提问土地供应增加,楼价是否就会下跌,他亦如实回应无法断定,“但坐喺度完全唔做,情况只会更差。”
施永青补充,私人市场已失去解决民生的问题,要由政府设立与私人市场分割、为港人首置而设的市场,否则推辣招是无补于事。他认为政府应拿一半卖地的私人土地,兴建公营房屋。
于品海认为应将房屋市场和住屋需要切开,可令供需市场更健康。
【1700】对于东大屿都会的填海方案,曾钰成认为已有初步研究,并非填完再算。黄远辉回应伍美琴指新界土地未被规划的说法,重申18个土地选项都是围绕新界土地为主。对于有团体建议兴建加强版东大屿,黄远辉指若政府最后决定扩大规模,料需重新研究,但小组仍然会以增加1,000公顷土地作为讨论基础。
于品海:朱镕基拍板发展浦东 改变上海土地供应
于品海表示,土地供应是“鸡与鸡蛋”的问题,不可只谈其一,他举例上海曾争论应否发展浦东,最终时任上海领导人朱镕基拍板决定,浦东的出现令上海的土地供应出现改变,此亦同样见于广州天河区及深圳前海区,关键政府是否有足够魄力、有没有愿景和规划。他反问若然政府估计未来不需要物流转口港,为何现时不考虑重置葵青货柜码头。
伍美琴:市民住得不快乐才有怨气
【1655】施永青认为好的规划可从下而上,但若要让民间意愿在城市发展上表现出来,就需要有足够的土地供应,“如果民间组织想香港住好啲,就唔好话千二公顷系好多。”
伍美琴就反驳,其实香港亦有类似规划,如土瓜湾等旧区,可以让市民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担忧政府未来的重建计划会大规模“消灭”旧区,而香港的本土特色正正比新加坡优胜,是由港人多年来营造出来,“空间只系空间,但地方系有人居住。”
【1650】伍美琴不认为一定要有土地才可有规划,而是大家想要一个怎样的规划模式,如果过去政府能够良好规划,就无需要大辩论,现时社会充斥怨气,是因为市民居住在这片城市并不快乐。
于品海:政府收回粉岭高球场可证有魄力
【1630】于品海认为香港虽然没有高地价政策,却出现高地价的结果,是由于无能的公务员体系、太多利益结构建立于房地产之上,若然土地大辩论不能平衡现时的利益结构,“讲乜都无用。”
他续称,非常支持收回粉岭高球场兴建房屋,可证明港府有魄力去解决问题,解决目前住屋架构的不合理性,包括住得细、分配不均,“连拎200公顷高球场都唔得,市民点相信你? 填完海之后可能只会系另一个中环,又系拎嚟起豪宅?”
【1620】第二部分的讨论题目是“长远城市规划--有屋可住便是宜居? ”土地小组主席黄远辉表示,整个社会都为土地短缺而付出代价,举例指朋友的茶餐厅,50元一个茶餐,食物成本不超过15元,租金成本却占去售价的四成,即20元。他明白住屋问题逼切,但没有足够土地供应、轮候公屋冗长的问题,政府将不少GIC用地拨作建公屋,“因为现实情况,好似只系挂住起屋,但面对逼切房屋问题,就要优先帮助和解决。”
他不认为香港缺乏规划人才,但问题在于没有“面粉”,意指欠缺土地,“有面粉大家都知道要做咩包。”而政府若可解决土地短缺的问题,香港便可自然成为一个宜居城市。
【1615】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系主任伍美琴表示,五个近岸填海项目都并非以住屋为主,建议政府可在新发展区兴建更多公营房屋。她续指,现时有45万户人正在租住房屋,当中有15万户正在等候公屋,6万户的每月租金达2万元以上,换言之,即有20万户租屋居屋,面对愈住愈细、愈住愈远的问题。
她续称,土地与房屋是两个问题,而本港不少土地其实仍在“晒太阳”,例如新界大面积的棕地,批评政府对未来土地无规划、无愿景。
施永青:楼价贵因高地价政策
【1600】《AM730》创办人及主席施永青表示,香港的楼价贵是由于地价过高,若然政府可以放弃高地价收入,社会很容易能达到共识。他认为政府不应该理土地现有状况、业权人,而是以香港人“住好啲”的目标努力,将所有土地重新规划。
他续称,香港有能力令每个家庭住1,000平方呎,而只需全港7%的用地,大概是7,700公顷,他不同意香港应该七成公屋(公营房屋)、三成私楼,“人要改善生活,当然要掌握自己命运,唔通全部人住公屋就功德圆满咩?”若然地价可降低,相信八成人可以住到私楼。
【1550】《香港01》创办人兼总编辑于品海表示,《香港01》作为倡议型媒体,过去十分关注土地问题,至于是否以《收回土地条例》可解决所有问题,于品海直言,作为半个发展商,无可能支持政府将所有私人土地收回建公屋。
于品海:资助市民买楼形同托市
他认为香港从来都是公私营合作去发展,但今时今日仍出现多种问题,是源于政府无合适规划,甚至曾一度停止觅地造地。于品海续指现今楼价高企,是由于供应不足、低息等外来原因,而政府亦无实施任何政策遏阻炒风。
对于坊间有意见促政府资助市民买楼,他认为只会令楼价愈趋高企,“难听啲讲系托市!”他促请特首林郑月娥要有足够政治魄力,真正解决问题,不要周旋在各种利益群体的角力之中。
曾钰成:政府可先试收地成效
【1545】香港愿景曾提出公私合营的建议方案,曾钰成表示并非反对政府收地,因过去新发展区都是收地兴建,但他认为收地之余,或有部分土地会面临法律挑战,“政府可以试吓(收地)先,如果收唔到地,先考吓其他方案。”
他认为新界农地由不同的业权人持有,政府可选择收回一半的土地兴建公屋,另一半仍可以让业权人补地价发展,“只要解决新界囤积农地,就可以解决香港大部分的土地问题。”
【1535】黄远辉称社会已普遍认同香港存在土地短缺,而香港精神就是大家共同去解决问题。大辩论由4月26日开始,他曾与不同机构、学生及专业团体会面,希望可做到多管齐下,找到数个可行的短、中、长期的觅地方案,“因你唔能够同㓥房、板间户讲,有土地供应,但要等10年或以上。”
【1540】香港愿景计划计划召集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强调,公众咨询最终不可能有共识,又引述特首林郑月娥曾向小组表示,会尊重民意,但本届政府是有为的,若然政府认为该是应该做的事,即使最终报告如何,政府都会继续做。
【1525】首部分讨论题目为“土地供应选项‘虚’与‘实’”,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率先发言,提出18个土地供应选项都有争议,不少人都提出见解,指香港为什么不是强势政府,“甚至唔系好似新加坡、国内咁,一决定就可以做,唔系政府讲OK就OK。”
他不知道大辩论后会否能凝聚共识,但希望可与社会共同商议,以及解决困扰港人良久、土地不足的问题。他希望大辩论可要得到大多数的主流意见,接触社会上八成的沉默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