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秋天蟹季到 内地大闸蟹难供港又关“一国两制”事?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秋天,为大地带来大闸蟹。然而,可致癌的化学物二𫫇英,令一众老饕难以食得安心。由前年起,来自内地、台湾的大闸蟹相继被验出二𫫇英超标,因此政府决定由今年9月起对售卖大闸蟹商户实施更严格限制,并继续采取较严的检测标准,确保进口的大闸蟹安全无误。
本来香港大闸蟹主要来自内地,但内地对大闸蟹二𫫇英含量并无统一可靠的检测,要来到香港才可以真正检测,但本地检测设施又不足够。导致的情况是,由如两地检测政策、标准“一国两制”,大闸蟹“卡死”在中港关卡之间,不确定性太多,商户生怕购入内地大闸蟹后全变“蟹货”无法卖出,不敢入货。市民要享用美味又安全的大闸蟹,可能会愈来愈困难。

九月份起卖大闸蟹要有许可证。(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大闸蟹】太湖无货供港 惟阳澄湖蟹大丰收 零售价料跌一成

二𫫇英超标被叫停出售 大闸蟹变“蟹货”

近年每到大闸蟹季,无论商户或消费者都闻“毒蟹”而色变。现时香港对大闸蟹二𫫇英含量的标准,参考自欧盟及台湾的规管安排及本地食用大闸蟹的习惯调整而来,二𫫇英及二𫫇英样多氯联苯的总和,行动水平为每克样本6.5皮克毒性当量(每克食物样本1皮克,即万亿分之一)。由前年10月起,食物安全中心先后在来自江苏太湖、湖南、台湾桃园等地大闸蟹样本,验出二𫫇英及二𫫇英样多氯联苯含量综合超标。

近两年间,政府亦一步步收紧大闸蟹进口及销售。基于测试结果,政府前年叫停江苏省部分养殖场的大闸蟹供港,去年又一度要求商户先等检测结果才出售。到今年7月,政府更公布自9月3日起,销售大闸蟹的经营者必须领有食环署签发的介贝类水产动物(大闸蟹)售卖许可证,或获得食环署书面准许,进口商或分销商亦要登记,并备存大闸蟹的记录,要求愈来愈严格。

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指出,之前入口的大闸蟹均通过测试。(资料图片)

政府收紧大闸蟹进口及销售的做法乃出于食品安全考量,本身无可厚非,但大闸蟹来货要新鲜,严格的检测要求却极化时间,就产生了矛盾。过往两年,有部分商户入完货后才被告知不能出售,或是被“劝谕”延迟等化验结果才出售,但由于二𫫇英检测需时,到合格可供出售,大闸蟹都由肥蟹变瘦蟹,甚至沦为死蟹,一但出问题就整批不能卖,真的变成“蟹货”,商户蒙受损失,导致业界对政府怨声载道。

到了今年,由于要再等食环署批准才可卖大闸蟹,但港府与内地相关质检部门如何沟通协调,又未有回音,有业界指至今仍迟迟未拿到批文。因此有商户显得左右为难,不敢入货,以免又蚀一笔。

香港对大闸蟹二𫫇英检测标准较严。(资料图片/吴钟坤摄)

业界质疑欧盟标准对大闸蟹过严 本地二𫫇英检测亦欠效率

事实上,业界对政府的安排有所不满实有其原因,其中一个争议点是检测标准。现时每克样本6.5皮克毒性当量的行动水平,是沿用自欧盟对鱼及鱼类产品(包括螃蟹)的肌肉部分规定。有业界人士就曾提出,这个标准是假设该食物在一年内恒常食用,才会对人体有显著损害,但大闸蟹是季节性食品,正常人并不可能在一年之内不断进食,质疑此标准对蟹类大闸蟹过严。

更现实的问题是,二𫫇英及二𫫇英样多氯联苯测试极为麻烦,根据政府前年底提交立法会的文件,需要两至四星期左右才能完成。政府解释,由于相关化验工作需要高精准度,要由资深化验人员在指定和受控的实验室环境进行。然而政府认为,本港只有政府化验所具备此规格,未见其他私人或大学化验所可以做到。来港的内地大闸蟹要“坐蟹监”,进口商的仓租、死蟹损耗成本亦大幅上升。

延伸阅读:【内地大闸蟹停供港.拆局】无毒靓蟹难求 自己大闸蟹自己养

香港从严检测二𫫇英 内地不会专门检测

如果本港检测设施不足,其中一个解决方法是由出口地的检测部门做,不过目前内地并未对大闸蟹二𫫇英检测订立标准。有内地业界人士就指,内地省市对大闸蟹会检测农药、兽药残留,但一般不会检测二𫫇英和二𫫇英样多氯联苯含量。即使内地先对大闸蟹进行二𫫇英检测,基于和香港检测标准未必一致,港府是否完全信纳也是另一个问题。

结果,整个检测程序相当低效率,待到各个来源的样本检测完成、批出批文之时早已“蚊瞓”,以致内地大闸蟹卡在中港关卡之间,两地亦未就此有完整的协议安排。

有商户去年曾抱怨,买了一批大闸蟹到舖头,却未能售卖。(罗君豪摄)

延伸阅读:内地大闸蟹抵港 食环要求先验后卖 蟹商怒斥:等得嚟蟹已死

食品检测一国两制 是坚持严格还是“网开一面”?

政府基于市民健康著想,参照欧盟水平对大闸蟹实施较严的标准,加强规范出售大闸蟹的商户,本身并无问题。但在现实执行上,由于本地并无检测二𫫇英的有效配套,政府又拿不出好的解决方法,也未和内地相关质检部门沟通好。商户无所适从之下,不敢贸然进货,市民只好继续等待。

其实就著中港食品检测制度“一国两制”问题,港府过往曾建议放宽部分供港食品的检测水平,如食米镉含量等,与内地看齐,但一般都惹来猛烈批评。到底港人又是否愿意为了食品进口方便,而支持放宽大闸蟹检测水平,冒上健康风险?这或许需要留待政府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