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当佛诞也是公众假期 为何香港没有“天后宝诞”假?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今日(5月22日)是四月初八佛诞日,打工仔(但“劳工”无份)可享有一天公众假期。将宗教纪念日定为假期,不单纯是放假问题,更重要是体现该宗教在社会上的上地位,所以20年前政府把佛诞纳入公众假期,自然受到佛教团体欢迎。
根据官方说法,现时本港有“六大宗教”,即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佛教、道教、孔教和伊斯兰教。现时基督、天主和佛教有专门的节日,其他宗教信徒或会觉得不公平。当中道教和孔教,近年都积极推动将相关的宗教纪念日,定为公众假期。
要改动公众假期,牵涉两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标准为何、又要拿什么假期“交换”。须知道宗教信仰本身难以量化,要化为精确的假期日数,难有客观准则。况且六大宗教以外,本港也有很多影响力不低的传统信仰,例如拜天后等。那既然要订立道祖诞、孔圣诞假期,为何又不可以订立天后诞假期?

六宗教在港地位超然,具实际政治影响力。图为六宗教领袖与前特首梁振英出席国庆庆祝活动。(佛教联合会网页)

延伸阅读:【剖析宗教界】为何宗教界选委只限六宗教? 政府也无明确解释

六大宗教地位超然 约定俗成无客观标准

要解构“宗教假期”的合理性,必须从六大宗教的“超然地位”说起。目前六大宗教地位,很大程度是在政治上“方便管理”,六大宗教及其背后的代表组织,在本港宗教界具领导地位,且在特首选委共占60席。然而这些宗教团体是否真的可以广泛代表本港的信仰、甚至对该宗教的代表性,长久以来坊间都有所疑问。

根据政府《香港便览》,六大宗教信徒人数分别为:基督教约48万、罗马天主教约37.9万、佛教逾100万、道教逾100万、伊斯兰教约30万,孔教则没有官方数字。不过,港府现时没有宗教团体注册制度,人口普查也不会询问受访者的信仰,信奉人数无客观准则。

接纳儒家就叫信孔教? 烧衣拜祖先就是道教教徒?

以孔教为例,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过往接受查询时,曾表示只要接受、信儒家思想即可成为“孔教徒”;意味受中国文化影响甚深的全港市民,大部份都“有潜力”被视为孔教徒。圆玄学院前总干事梅宝鸿2009年则表示,本港华人家庭普遍习惯于家中供奉祖先及烧香拜神,此习俗为道教仪式之一,所以深信本港道教徒有过百万。

汤恩佳(右三红衣者)曾表示,信儒家思想就可以是孔教徒。(资料图片/林炳坤摄)

延伸阅读:【剖析宗教界】孔教选委最代表港人? 汤恩佳:信儒家就可是教徒

以上问题可引伸到“如何界定宗教假期”的讨论。因信徒无客观标准,要以这作为争取假期理由,自然欠说服力。但六大宗教有实际政治影响力,政府不能不正视他们的声音。

觉光法师争取多年 回归后政府终立佛诞假期

不过假期一旦要改动,乃牵一发动全身。现时香港有17天公众假期,日数不变之下,要增加新的宗教假期,必须以其他假期作交换。香港过往是英国殖民地,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所以在回归前,只有基督信仰的圣诞和复活节,是与宗教有关的假期,假期日数也较多。

这种安排一直受到部分社会人士质疑,例如佛教传统源远流长,在亚洲各地包括香港,影响力颇大,不少市民也会念经礼佛。已故前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自60年代起,就争取将佛诞成为本港公众假期,多年来带领弟子发动签名运动,团结各界支持。觉光法师在政界长袖善舞,与港英、特区以至北京政府都有打交道,并参与《基本法》起草。最终在回归后,特区政府终有所行动,1998年提出分别将劳动节和佛诞日列为公众假期,取代原先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及国庆翌日,获立法会通过。

每年佛诞,长洲都会有太平清醮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及游客前往。(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太平清醮】一文看清往返长洲交通攻略 包山赛后加开巴士特别线

梁振英提出设孔圣诞日、道教日

立下一个新的宗教假期之后,其他未“受惠”的宗教自然更努力争取成为下一个。孔教学院认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2006年,该院和另外几大宗教团体召开会议并达成共识,支持将孔圣诞(农历八月廿七)作为公众假期,扣除复活节假期其中一天。

只不过孔圣诞假期在社会未获广泛共识,尤其要扣减复活节长假,变相打散假期,公众自然有意见。2010年1月,立法会否决促请政府将孔子诞辰定为公众假期的议案。时任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推动孔子思想及改动假期是两回事;立法会议员马逢国去年亦提出订立孔圣诞假期,劳工及福利局则回应指,未见社会广泛诉求。

道教问题亦类似,2000年代起,道教已开始争取道祖(老子)诞列为公众假期,曾德成于2009年曾表示可以研究。道教联合会先后于2010和2011年,入纸向政府申请把农历二月十五列为道祖诞假期,不过最后仍然未获社会广泛支持。

为回应宗教团体的强烈诉求,梁振英于2012年竞选行政长官时,分别提出设立“孔教日”及“道教日”。但他上任后没有将孔、道两教纪念日列为公众假期,而是“折衷”处理。政府先在2013年,将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日定为道教日,再于2014年将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孔圣诞日。

每年天后诞,全港各地都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马逢国倡删复活节假换孔圣诞日 劳福局:未见广泛诉求

拜天后影响力不低 为何又无假放?

另一个问题是,六大宗教以外的信仰又如何?论普及程度,拜天后在本港也不低。香港从前是渔港,渔民出海时习惯拜天后祈求平安,传统至今仍然存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天后诞,本港各地尤其是蒲台岛,都有大型庆祝活动。拜天后活动,集合儒、释、道的特点,也具有香港本地特色,而本港现时有近百座天后庙。

只不过现实难题在于,拜天后终究是民间传统信仰,并无一个较大的组织统合,在政治层面没有人“话得事”去争取天后诞假期,在民间的讨论也较为零碎。所以即使拜天后在港的历史比不少宗教都要长,“天后宝诞假期”相信仍是遥不可及。

换言之,宗教纪念日与公众假期的问题,更多是视乎政治实力。哪个宗教有更多资源、有足够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谁就可以“成功争取”假期。即使孔教和道教至今未有专门的公众假期,至少也已促使政府重视其纪念日。

新加坡信仰多元,宗教假期同样十分多元。图为当地卫塞节传统活动。(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图片/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剖析宗教界】01百科:香港宗教势力比拼

新加坡多元宗教假期 但须取舍

如果参考外国例子,新加坡也是一个多元信仰的地方。当地公众假期只有11天,不过当中就包含了南传佛教的卫塞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和哈芝节、基督信仰的耶稣受难日和圣诞节、印度教和锡克教的屠妖节等。

只是宗教假期多,现实上就有取舍。例如新加坡农历新年不放年初三,圣诞节翌日也没有假期。

梁耀忠当年曾提出保留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因为会增加公众假期日数,遭到商界否决。(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政策分析】放“劳工假”的你 为何复活节“银行假”不是你的?

增加假期总日数? 问过商界未?

或许有人会问:直接增加假期日数不就行了吧?很抱歉,现实情况是极难,因为现时就连划一劳工假(12天)和银行假(17天),商界也“鬼杀咁嘈”,认为会增加多少成本云云,讨论多年都没有成果。总之任何有关增加假期的建议,必会招致商界极力反对,政府至今也无心出手处理。所以香港人工时长年假少,公众假期表面上比其他地方多,但打工仔还是做到“爆肝”。

当年立法会表决将佛诞列为公众假期时,议员梁耀忠就曾提出保留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修正案,但由于这会把公众假期增至18日,结果在商界以“削弱香港竞争力”为由一致反对下,于分组点票被否决。因此如要增加其他宗教纪念日的假,市民看来还是要“乖乖交出”其他假期填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