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垃圾不征费 再造业难收废重用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林纪桦称做环保从不容易,希望做到物尽其用却处处碰壁。(梁鹏威摄)

食物残渣被弃置,大部分人都不感可惜,但环保设计品牌OOObject大部分产品的原料偏偏来自食物残渣,例如用45款百分百可生物降解的食物残渣制成再生原子笔笔杆,也有茶杯、围裙、沐浴刷、杯垫等。不过,该品牌虽然是在香港设计产品,但用来生产货品的食物残渣近100%来自内地。

本地厨余回收 食肆顾虑多

OOObject所属公司Green and Associates的厂房设于内地,创办人林纪桦坦言,曾希望回收香港的啤酒渣、咖啡渣等,但这些残渣都不能进口到内地再加工:“(内地)进口清单冇咖啡渣呢个选项,只有咖啡豆或咖啡粉,要进口就要畀咖啡豆税”。林纪桦慨叹:“香港好似企喺悬崖边,四面都系海,唯一(处理厨余)办法系堆填。”

OOObject用45 款百分百可生物降解的食物残渣制成再生原子笔笔杆。(梁鹏威摄)

林纪桦分享厨余废物再造的经验,形容做环保从不容易。他们尝试把很多人意想不到的食物残渣融入绿色产品,例如番茄皮、虾壳、鸡蛋壳、豉油粕、蒜衣等,一支原子笔笔杆用上约三成残渣,但需做好前期工序。

如果没有脱糖,食物残渣容易发霉,也引发细菌、昆虫兴趣,而鸡蛋壳粉也有强烈腥味,还涉及清洗、消毒、杀菌等复杂程序,回收时也要考虑效率,例如含大量水分的咖啡渣容易发霉,需短时间内收走,商场要求他们在关门后才前来回收,也要教导前线人员储存方式等。

食肆产生大量厨余,却未能好好利用。林纪桦分析,捐食物也要承担食物保存责任,会担心食物变坏,甚至可能承担法律风险等等因素,都会削弱餐饮业做厨余分类的动力。

厨余不一定要送往堆填区,好好利用还是有新出路。(资料图片/高仲明摄)

“为何唔直接丢去堆填区?”

若本地回收、本地“升级再造”,厨余有没有出路?本地厨余回收公司“九龙环境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人黄旭进形容,厨余再造用途其实很广泛,从食物加工场回收鱼骨、鱼皮、肉碎等“餐前厨余”,制成动物饲料,例如再造狗粮,较一般狗粮便宜一半;从食肆回收的“餐后厨余”,可添加其它谷物以增加蛋白质,加工成蛋白粒,甚至与大学合作制成生物炭,可作燃烧或混入堆肥,改善贫瘠泥土。

黄旭进估计,单是从本港食物加工场丢弃的不合规格食物,每日约20至30公吨,然而,他的公司每日回收的餐前与餐后厨余却不足1公吨。他认为问题在于政府对私人厨余回收厂支援少,加上未就垃圾征费立例,厨余送去堆填区不用钱,但若交由其公司回收,平均1 公斤需支付1 港元处理,“商人会谂‘点解要畀钱去回收厨余,唔直接丢去堆填区?反正唔犯法!’”

环团倡堆填区禁倾厨余

绿领行动总干事何汉威表示,厨余回收欠缺政策配合,“直接送去堆填区平过畀厂收”,市民欠缺厨余分类的诱因。他又指出,“升级再造唔到咁多,可以帮补到少少,但唔会系大方向,最重要系源头减废。”

全球在思考如何做好本土回收,但港府没有预留足够用地处理。何汉威直言,在香港做回收的成本虽然不低,但必须支付,而且应有政策配合,例如仿效外国落实堆填区禁令,禁止厨余运往堆填区,确保升级再造厂房有足够回收量。

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也认为,本港欠缺回收用地、物流成本高,政府应把厨余“在地处理”,考虑如何把干湿厨余分类,提升回收价值及升级再造成品的竞争力。

上文节录自第10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3月19日)《减废大限仅余四年 政府奢言可达标 厨余年年有余三宗罪》。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3月19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3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