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国泰航空谋翻身 靠高质服务 还是变廉航杀出血路?
老牌蓝筹股国泰航空(0293)上周五(11月10日)被剔出恒指成份股之后,其股价在周一(11月13日)先挫后稳,全日仅跌约1%,未有如一些预测般出现插水式下泻。
近年国泰备受燃油对冲亏损困扰,即使有关影响将逐渐减少,但在这个“卖咖啡好过卖机票”的年代,国泰的业务恐怕仍有排行衰运。
延伸阅读:国泰失蓝筹地位 专家拆解输在两项指标 股价走势还看一个关键
国泰被剔出蓝筹后首个交易日 股价跌约1%
最近几年,国泰可谓头头碰着黑,最伤的固然是因为滥做燃油对冲又买错边,以为油价会高走,却遇上国际油价低迷,至今已录得近180亿元的累计亏损。由于业绩走样要节流减成本,又导致服务水准下降,国际排名每况愈下,更换来“因航”(因管理不善而从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名榜节节下跌的国泰航空)的污名。股价较高峰期跌了近一半的国泰,被踢出蓝筹早已是意料之内,而告别蓝筹后的首个交易日,国泰股价一度跌逾4%,但收市时只是微跌约1%,已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不少香港人可能都有同一个疑问,就是国泰到底几时才行完衰运?如果就燃油对冲问题而言,其负面影响相信将逐步减少,因为国泰的燃油对冲比例一度超过6成,今明两年则会降至54%及46%,加上近期国际油价重上每桶60美元以上,创近3年新高,都有助国泰控制燃油对冲亏损。假如国泰管理层从此“斩手指戒赌”,逐步将燃油对冲比例控制在约2成的合理水平,相信燃油对冲亏损的恶梦总会过去。
延伸阅读: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名出炉 国泰航空由第4位大跌至第9位
对冲亏损会过去的 本业不振劫数难逃
其实相比航油对冲,对国泰来说,最致命的是航空本业的不振。去年国泰的客运服务收益同比大跌了8.4%,而今年上半年度较去年同期再跌3.9%。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因航”服务水准下降赶客所致。不过事实恰恰相反,其实国泰的载客表现一点也不算差,今年上半年的乘客运载率达到84.7%,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2个百分点,较不少同级对手如新加坡航空表现都要好。
而最大问题在于国泰的票价愈来愈平,即使客量增加,收入却不升反跌。按照国泰的业绩报告显示,其“乘客收益率”,亦即是每载运一名乘客一公里所产生的收入,由2015年的59.6港仙,降至2016年的54.1港仙,今年上半年更进一步跌至51.5港仙,即是客运业务的盈利能力在短时间内跌了一成多。
延伸阅读:国泰旺丁不旺财 航班载客量跑赢同业惹眼红 为何还输钱?
卖咖啡利润胜过卖机票 亚太航空业旺丁不旺财
造成这个情况,皆因整个亚太航空业陷入一个“抢烂市”的格局,除了大量廉航公司大打价格战之外,就连一些传统航空公司也加入战团。根据国际航空业协会(IATA)的推算,今年亚太航空公司能够从每名客户身上获取的利润只有4.96美元,不但远低于北美的16.32美元,比欧洲市场的6.94美元亦要低,只是比拉丁美洲市场略好一点。
问题并非亚太地区航空需求疲弱、拖低票价,反而今年亚太区客运需求预计会增长10.4%,只是愈来愈多区内的航空公司“以本伤人”,由廉航,到传统航空的经济位、以至商务和头等都在斗平,部分有国家资本在背后支持的航空公司,更是刻意地以“野蛮扩张”策略抢占市场份额。这些问题并非亚太区独有,只是亚太区的竞争更激烈,令问题更严重。由国泰跳槽至IATA当理事长的汤彦麟(Tony Tyler)去年曾指,星巴克每卖100美元的咖啡,大约可赚11美元;航空公司做100美元生意,只能赚5.6美元。而亚太区航空公司,能赚的就更加少。
延伸阅读:国泰半年劲蚀20亿元 植耀辉︰睇基本因素 一定“唔吼”
提升服务吸客? 高质路线“好睇唔好食”
因此,外界虽然有评论指,国泰不应只顾削减资源,要以优质服务取悦一些花得起钱的顾客,但问题是要提供优质服务、多搞“花臣”,未必能取得更高收益,例如近年大力提升服务水平的新航,最终亦敌不过廉航和“中东三宝”(卡塔尔航空、阿提哈德航空、阿联酋航空)的夹击,继国泰在今年5月宣布裁员瘦身之后,新航亦因业绩走样而在6月表明会裁员节流。而事实上,连“中东三宝”的业务也开始出现疲态,如被称为“土豪航空”的阿提哈德航空去年便传出裁员数千人,卡塔尔航空要取消部分新飞机订单,阿联酋航空的业绩亦转坏,可见走高质路线,可能是“好睇唔好食”。
而外界认为国泰的另一条出路,就是廉航化,或者经营一个新的廉航品牌。这个构思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国泰作为一家老牌公司,经营上有颇多包袱,例如只要服务略为将货就价,就招来四方八面的批评,加上大公司架构臃肿、工会又强势,要进一步节省成本有相当难度。如果索性转型成廉航,又或者开办一个廉航品牌,就可以开宗明义地大刀阔斧减省开支,和对手斗平。
延伸阅读:年度繁忙机场排行榜 香港国际机场排第八 全年处理7000万旅客
香港机场容量饱和 国泰搞廉航“实不能也”
但现实上,国泰要走廉航路线并不容易,例如开办廉航品牌会出现“自己打自己”、廉航市场竞争亦更残酷等等的问题之外,更大的掣肘在于香港机场的容量已经饱和,难以腾出更多起降时段容纳廉航版国泰的经营,如果要等三跑落成机场扩容,则至少要等到2023年。
这意味在可见的将来,就算国泰管理层打算尽地一煲,搞廉航博翻身,又或者想开拓新航线以提升服务和对手较劲,实际上都受制于香港机场的吞吐量限制,连想博一博也要再等几年,在三跑启用前恐怕要继续挨打。
回想当年,港英政府力排众议落实新机场计划,香港航空业才会有今天的发展规模,除了“养大”国泰,也养活了数以万计的香港人、成就了不少年轻“冲上云霄”的梦想。即使国泰本身确有管理不善的问题、特区政府对基建的效益有估算不准确的问题,的确抵闹,但如今香港面对航空业的困局,除了对国泰嘲笑奚落、对机场扩建计划柴台狠批,香港还有甚么应对的良策,还是眼白白看着航空业步货柜业后尘,沦为又一个被竞争对手打残的夕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