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20周年】少数教育心理学家为支援SEN生 宁薪金减半

撰文: 廖洁然
出版:更新:

根据教育局指引,校本教育心理服务应涵盖学校系统层面(10%)、教师支援层面(40%)及学生支援层面(50%),但业界反映前线情况向后者倾斜,学校系统层面大多接近零。据业界调查所得,2013/14学年每名EP平均服务约七间学校,但提供给教师、家长及学生的研讨会、工作坊的平均日数只有1.2至4.9日,均不足七日,意味有很多学校根本未能接受相关服务。因应支援不足,上届特首梁振英于《2016年施政报告》宣布,2016/17学年起推行“优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务”(优化服务),到校EP对学校比例由过往1:7增加至1:4。不过,根据教育局提供的数字,2016年共381所中小学申请优化服务,受惠学校去年只有30间,本学年亦只有80间。

王姑娘(化名)表示,即使时间变得充裕,EP想着手改变学校系统层面,也先要花一两年教导职员作好准备,让他们接受改变才可成事,故希望政府能想到加快改善EP人手的对策。(罗国辉摄)

不愿露面的王姑娘(化名)是服务主流公营中小学的到校EP,年资不浅的她入行不久便由全职转为兼职。忆起全职生涯,她指最严峻时期是一个人服务九间中小学,星期一至五每日工作11小时,每周两日例假也要花一天来写报告。不过比起工作辛苦,王姑娘更不愿接受流水作业的工作模式。

她表示,当年每次到校光是处理个案评估、小一及早识别及替中学生申请公开试重评以获考试调适等基本“补救性”作业,已花掉绝大部分时间,连辅导和跟进个案的空间也被压缩,遑论开展其他层面、具“预防”及“发展”性质的工作。

救不了学生成遗憾

王姑娘坦言眼见一些学生本来“有得救”,最后却因她没时间“做多点”改善校内及其家中整体支援,而令学生白白错失扭转命运的时机,感到很可惜和无奈。她忆起一位中学生虽然是数理资优,却常欠交功课和迟到,老师认为他恃着小聪明而表现反叛,扬言“要他留班,给他一个教训”。

不过,王姑娘很快就发现该学生其实患有自闭症,他上课无心、不做功课是因为他最有兴趣的数学科太简单,但又不懂表达,加上家人纵容,便积累成行为问题。王姑娘认为,他需要新挑战来刺激学习动力,留班不会“教训”到他,反而会拖垮他。

王姑娘忆述指,曾建议校方支援小组及个别教师从执行技巧训练和家教入手,改善该学生的自理能力,继而发展所长,并说服家长让学生申请香港资优教育学院的课程,重建他因行为不佳而失去的自信心。可惜当年校内支援小组不够成熟,教师对自闭症也未够了解、难以体谅学生,加上该学生父母太忙碌,结果所有初中的改善目标均落空。该学生高中时更衍生出情绪问题,为优先处理情绪困扰,本来可做的都无奈搁置。

9岁的康康也是仍然“有得救”的自闭症兼过度活跃症学童,可惜班房内教师的支援仍然不足。(陈嘉元摄)

该名学生的遭遇令王姑娘留下深刻印象,她认为自己若有时间,便可尝试说服该学生家长抽时间见面、向教师多讲解自闭症助其理解学生行为,或再规划校内支援小组等,帮助学生之余,更多提升整体支援质素。她强调并非断言“有时间便一定帮到学生”,但“有时间才有可能性”。

有时间不一定帮到学生,但有时间才有可能性。
兼职教育心理学家王姑娘

转兼职才有时间“做多点”

为了能有更多时间帮助有需要的学生,王姑娘决心转做兼职。教育局规定,全职EP最少到校时间为每年140日,转兼职后王姑娘的工时减半,即每年只需有70日到校。她服务的三间学校只有一间获安排优化服务,王姑娘需每年到该校30日,其余两间各20日。

不过她认为服务仍未到位,故自行“偷时间”,每间学校都出勤30日,令她实际的出勤日数超出规定约两成半,加上文书工作,她虽然是兼职,但每星期却只有两日“真假期”,与正常的全职无异,变相收取兼职薪金、全职工作。虽然兼职未有令王姑娘的工作变得轻松,但她的服务终可触及至学校支援系统。不过,她强调EP想通过不同层面带来改变,必先与校长、老师、家长及学生等建立互信,而这正是时间可以给予的空间。

康康的父母已在校内校外支援皆不足的情况下,四出为儿子寻服务,妈妈更辞去工作全职照顾。但EP未能充分了解儿子需要,并只要求康康服药,妈妈表示“好失望”。(陈嘉元摄)

【融合教育20周年】三重障碍生上堂瞓觉 教育心理学家:食药吧!

优化计划沦数字演绎

优化服务计划虽表明将到校EP对学校比例增加至1:4,但业界反映1:4只是数字上的演绎,现实中并没有一位全职EP只需照顾四间学校,他们需同时照顾接受一般及优化服务的学校。资深教育心理学家兼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林瑞芳指,前线仍有EP需同时照顾六至七间学校,加上当中有301间有需要但未能接受“优化”的学校工作量会较多,令EP不但继续需“倒贴假期”工作,而且服务仍停留于“补救性”层面,显示EP服务质素,未有随教局推出优化服务计划而改善。她表示,知道“有心的EP为‘偷时间’改善服务,宁转兼职,但实际工时与全职无异,却赚少一半人工。”

林瑞芳认为教育局应正视教育心理学家人手不足问题,但同意增加学额也不可操之过急,并谓每院校每年差加5个学额便足够。(林若勤摄)

林瑞芳认为教育局应尽快将1:4的比例推广至全港公营学校,让EP名正言顺多到学校,同时每周有真正休假的机会。否则,她担心业内会愈来愈多人转兼职,形成人手不足、服务质素参差的恶性循环。教育局回复查询指,“会尽可能为更多学校提供优化服务”,但需配合本地EP供应。

据局方数字,现时本地有138名教育心理学家(以全职计算),为全港845间公营中小学提供校本教育心理服务。而香港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部(学部)认可的、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课程,平均每年有20人毕业。根据林瑞芳的推算方法,若优化服务推广至全港公营学校,将需要约210名EP,减去每年约2至3%的流失率及少量从事私营或其他工作的毕业生,EP的人力供应需要多五年时间才能追上需求。

倡增加教育心理学额

林瑞芳认为,学生接受教育的15年是人生重要基石,服务蜻蜓点水5年(即其三分之一的学业生涯),足以影响他们一生,日后更难补救。她续解释,“不少学术文献指,及早介入服务比迟介入成效高好多,迟介入或蜻蜓点水服务,与‘无服务’没两样。”加上,2017/18学年精神病患学生将纳入支援范围;现正试行的“医教社同心协作先导计划”将来未知会否落实,并硬性增加到校EP工作量;食卫局又正为EP设立认可注册,所有EP需每年接受若干时数的进修培训,她担心来年前线的服务将因EP更分身不暇、愈趋参差,最终苦了学生。

林瑞芳称,现时港大及理大教育心理学硕士课程每年均收到近100个入学申请,她认为教育局及教资会应就现况及未来规划,考虑提供更多资助学额予两间大学,加快培育人才,纾缓人手问题。但她认同增加人手的步伐过急会影响EP培训质素,并表示港大及理大均希望每校增加五个学额,即分别由25个学额提升至30个,及由15个提升至20个,便是“取其平衡”的方案。

黄宇昆认为,若教育局欠缺融合教育发展蓝图,业界根本无法计算人手需要,遑论配合。(陈嘉元摄)

教局欠政策发展蓝图

不过,正于私人机构任职的教育心理学家兼“良心理政”成员黄宇昆Danny、及研究融合教育多年的学者冼权锋,均认为教育局缺乏长远发展蓝图,经常“突然有新资源才推新政策”,令业界难以规划人手培训,才是问题结症。冼权锋举例指,教育心理服务覆盖全港公营中小学、优化服务计划、新增精神病患者为支援对象等政策上的改动,均是特首在《施政报告》提出后,局方才突然推出。

Danny亦指政策往往突如其来,令业界难以预算人手培训,他认为局方须为今天的闷局负上责任,又担心未来教局会再次突然推行幼稚园校本教育心理服务,再次于无规划、无配合下加重业界人力负担。局方回复查询时指,暂无计划在幼稚园安排校本教育心理服务,但未有交代何时或什么情况下才会计划。

林郑月娥曾于其参选政纲提出会检讨融合教育成效、增加SEN支援。她一上任便为全港公营主流中小学增加一名常额教席,用以聘请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SENCO),以纾缓人手不足。不过,学界仍然普遍认为此举只能发挥“救火”作用,小学校长兼香港中学校长会主席李雪英表示,长远仍希望能增加EP到校人数。

适逢由社会福利署、教育局及医管局合作、为期两年的“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试验计划”到期,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将全面落实推行,本学年EP工作时间将再次被分薄,最快要到下年港大约25个毕业生毕业,人手才能“没那么紧张”。林郑即将发布的施政报告,未知会否为教育界及SEN生家长带来新消息?

上文节录自第76期《香港01》周报(2017年9月4日),原文题为〈专家支援不足 特教童有梦难追〉,现题为编辑重拟。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9月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6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