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就系中女?】研究团体建议将青少年定义扩大至24岁

撰文: 陈婷枫
出版:更新:

你身边有没有朋友只因惧怕要为关系负责任,所以明明喜欢却不敢说出口?又或只选择短暂交往,不时更换伴侣,且对象越来越年轻,借以缓解被要求结婚组织家庭的压力?又或干脆一直单身?
澳大利亚近日就有研究团体建议将年轻人的定义扩大至24岁。你是不是其中一位不愿长大的“大细路”?认不认同香港年轻一代中不少人都患上了“彼得潘症候群”?

《the end of the f**king world》

延伸阅读:讨厌工作,却因生活所困必须忍受,可以怎去应对?

“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的说法并非第一日出现。“彼得潘症候群”并非一种疾病,而是用来概括不想长大或不会长大的成年人。拥有“彼得潘症候群”的人缺乏一般人认为“成人应有的特质”如负责任、独立、敢于面对困难,而且亦会延后完成“成年人的里程碑”如考车牌、结婚、搬出去住等。

最近,澳大利亚皇家儿童医院的一群研究人员经观察后发现“彼得潘症候群”问题严重,建议将“青少年”的定义由原来的10岁至19岁,扩至24岁。他们经研究发现,今日的“年轻人”比起20年前的年轻人,较迟开始性生活及考得车牌,甚至依赖父母的供养。

《the end of the f**king world》

回看亚洲地区,日本近年不婚、低欲望等问题严重,许多年轻人甚至选择“草食”,干脆不与任何人发生任何关系,过简单的单身日子。而这些问题近年亦开始蔓延至香港。比起上一代,现代香港年轻人的爱情选项方面亦有明显转变。你身边有没有朋友就是因为惧怕要为关系负责任,所以明明喜欢却不敢说?又或只选择短暂交往,不时更换伴侣,且对象越来越年轻,借以缓解被要求结婚组织家庭的压力?又或干脆一直单身?

《the end of the f**king world》

而澳大利亚皇家儿童医院亦发现智能手机的兴起加剧“彼得潘症候群”。全世界约有75%的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而手机在他们的人生中占据重要的角色,亦对年轻人带来深远影响。他们指出当人可以在舒适的沙发上与别人视像通话,大家就开始减少面对面的交流;当人们可以凭借手机程式就获得各种美食,大家就不再珍惜到处搜罗美食的乐趣;当大家习惯凭AV取得快感,慢慢就变成必须依赖AV才可勃起。而上属举例的论点,均实实在在有学术研究支持。

《the end of the f**king world》

延伸阅读:【100种女生】14岁离家飘泊后回乡:现代藏族女生因经历学会谦卑

上一代常常说今日的年轻人情绪化、“唔挨得”、害怕孤单与寂寞、恐惧失败,就如《人间失格》作者太宰治所讲般:“胆小鬼连触碰棉花都怕受伤”。可是,就香港的情况而言,楼价、物价高得离谱,一个普通打工仔的人工压根儿连照顾自己都已异常吃力,岂敢轻易许下承诺?是不想,还是做不到?是纯粹个人的懦弱,还是社会有份加剧“彼得潘症候群”?

《the end of the f**king world》

不过,“彼得潘症候群”也不是一面倒只带来坏处。因为社会整体成长延后,让未成年人饮酒和青少年怀孕率明显降低。另外,青少年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反对既有框架、渴望尝试新事物,而“彼得潘症候群”可让社会保持一定的活力,提高处理信息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

其实社会环境一直改变,不应以两代成长环境压根儿不同的人作比较。与其一直抱怨年轻人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负责任,不如集思广益,一起思考可以如果解决眼前的社会问题,不是更有意思吗?

延伸阅读:

对手机欲罢不能?iPhone新版iOS将助你戒除手机瘾!

【权力游戏】悲剧恋人Jon Snow及Ygritte:在现实中与你爱下去

【专访】看过无数情侣,摄影团队Mary Ann:世界渺小,爱却无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