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女生】14岁离家飘泊后回乡:现代藏族女生因经历学会谦卑

撰文: 陈婷枫
出版:更新:

在大部份香港人的印象里,藏族人拥有比较自由的生活模式,却又会遵从传统价值观如早婚。
早前笔者有幸邀请一位藏族女生--阿国.扎西雍卓进行访问,意外发现眼前这位藏族女子,无论在人生选择上,或者在面对事物的价值观上,都非常随性和前卫却不失大智慧。
阿国.扎西雍卓,一位真正“做自己”的女生。

摄影:龚嘉盛

阿国.扎西雍卓,一位真正“做自己”的女生。(摄影:龚嘉盛)
为了认识自己,14岁起只身离家

86年出生的阿国.扎西雍卓出生在四川一个藏族区。她说在那个年代,父母较少让子女出外读书,因此她14岁才离开藏区到成都读书,不似她的弟妹可以从小就出去读书。那时候交通没那么方便,如果她要回家,就要花上十二个小时以上,才可以由成都回到家乡。

飘泊的时间久了,她开始习惯离开的感觉。那段时间她就如大部份离家的人,只在过年那几天回家。中央政府对藏族人有不一样的管治政策,使得扎西读完初中后,随即可以在乡下地区成为教师。可是,扎西认为从小自己就很了解自己不喜欢甚么,因此她好希望可以凭借在外的经历,发掘自己喜欢的事物。

不想被框架绑住,放弃教师工作,却顿变“双失”

不过,就像所有追梦的故事,一开始主人公总会遇到许多挫折。扎西一开始就遇到家人的反对:“因为家里比较封建,70-80%藏族家庭只会考量做公务员,或者是做政府里的工作。只有做这些工作,他们才会觉得你有一份工作。其他的工作,他们会觉得不固定,然后就不会承认。”但她最后还是放弃了稳定的教师工作,决心飘泊在外接触不同的人、事、文化。

她回想过去,认为飘泊在外的生活让她从相异之中了解自己,继而重新思考宗教、语言、人生的问题。可是,有得也必有失。拒绝教师职位回到成都后,扎西的路并不好走。

她最后还是放弃了稳定的教师工作,决心飘泊在外接触不同的人、事、文化。(摄影:龚嘉盛)

延伸阅读:【专访】拒绝父荫、男生嫌太忙:珍珠品牌创办人誓以入门价闯天下

一开始因为不懂电脑,她无法找到工作,想回到学校又刚好错过入学时间。就这样,17岁的她顿变“双失”。她却没有浪费时间:在那半年间,她逢星期三就到藏族机构上免费英语课,平常则在一个基金会当翻译。命运让她在那个基金会里认识到一位英国藉女生。该位女生刚好很想学藏语,于是她们便“交换”,扎西教她藏语,她则每天用一个半小时教扎西英语。半年过去,扎西由数不齐26个英文字母,练成可以说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语。之后,扎西到北京读大学,专修英语教育。

大学教育除了让她得到学术基础外,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遇见了许多不同的藏族人,他们向扎西提出问题,使她第一次思考关于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等命题。(摄影:龚嘉盛)
“如果他们再这样以汉语聊下去,有一天藏语就会就此消失”

大学教育除了让她得到学术基础外,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遇见了许多不同的藏族人,他们向扎西提出问题,使她第一次思考关于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等命题:“以前在自己的家乡,我会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跟别人交流。可是因为弟弟妹妹从小出去读书,所以他们会用汉语(即普通话)跟我们交流,对话中有很多外来的名词例如沙发。以前从来不会去思考,也从来没有想过背后反映甚么。可是,我到外地以后,遇到不同的藏族人。有些地区例如青海的藏族人,懂讲的藏族词汇比我多。他们看到我说汉语,会问我为什么不讲藏语。在这些对话里,我开始产生反思。之后我回到家乡,看到弟弟妹妹在用汉语聊天。那一刻我在想,如果他们再这样聊下去,有一天藏语就会就此消失,他们所有对话都以汉语代替了。从那刻起,我叫自己要克制。”

(由受访者提供)

延伸阅读:【净睇作品明唔明想讲咩?】离地艺术家都要凑仔:太让人筋疲力尽

到震区当志工,人生从此不再一样

毕业那年,她在北京找到一份工作,打算过平淡的日子。碰巧那年4月汶川大地震,8月玉树发生另一场6.8级大地震。扎西特意请假20天到当地做志工。她记得在震区里看见一户受地震影响的放牧家庭,一家大小暂住在只有7、80平方米的水泥屋中,屋里除了3、4袋大米及面粉,以及一张羊皮被之外,再无任何家具与生活用品。

扎西在四川家乡成长至14岁,区里的人虽不算富庶,但毕竟大家的家境差不多,没有任何一家人的状况会坏成这样。眼前景象深深打动扎西,震惊之下,她多次延后回北京上班的日子。最后她甚至决定留在玉树,在慈善学校教英语,与牧区的失学藏族年轻人为伴。

(由受访者提供)

不久之后,她即发现藏族人学好普通话比英语更重要。在中国地区,普通语的普及度始终比任何一个方言,甚至比英语都要广。扎西表示藏语对中国大部份的老板而言毫不重要,如果藏族人不会普通话,找工作会相对较难。不过,她同时强调藏族人如果离开藏族区到城市打工,在巨大的竞争下,难以胜过其他比你更卖命的人。以前也有不少藏族人走出去,结果发现生活比起在家乡更难,起码在家乡可以自己放牧和做牛油等,但出去就直接淹没在人潮之中。因此大部份接受过教育的藏族人会接受中央提供的工作,回到家乡成为一位教师或公务员;而没上过学的汉族人则大多继续留在牧区,或做服务生及工地工人等。

而她则选择在那所慈善学校教英语及汉语,平日教书,周末下乡探访,短短三年间,经历丰富了她的生命。三年过去,她发现不单学校老师愈来愈多,而且学校亦已经走上轨道,说明她的人生轨迹将会变成依照学校时间表而定时进行:九月招生、暑期放长假。因此,她决定离开。

(摄影:龚嘉盛)

延伸阅读:【抑郁症女生专访】因比较而自卑:别人称赞我,会质疑自己不值得

反思发展与保育,以旅游保护藏族文化

她到不同的地方下乡,遇见有需要的人,她便马上联系基金会找帮助;遇见拥有特别技艺的师傅,她便帮助他们宣传,甚至帮他们找工作机会。最后在2014年,她创办了品牌“妮度玛-NIDUMA”,帮助藏族女生及婆婆就业,让女生可以赚一点钱支付生活各项费用。同时,她亦希望透过“妮度玛-NIDUMA”的藏族茶及毛牛制品,让更多人尝试了解藏族人的习惯及喜好,从而成为了解藏族的入口。其后,她更加入社会企业“游牧行”,带领不同国家的城市人到,实地体验青藏高原的游牧生活。

“妮度玛-NIDUMA”的藏族茶及毛牛制品,由扎西及一众藏族女性一同制作。(摄影:龚嘉盛)

常常听人讲外地人到青藏旅行加速当地城市化速度,变相造成破坏。藏族女生扎西却认为发展与保育其实不应是两个极端:“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觉得要保留传统就是要完全扔弃现代化的所有东西。也有不少女性权益的组织走进来说要平权,那是不是代表女性要做男性的工作呢?这是太极端的思想。保留传统不是说要回到农村社会或回到封建社会,我觉得应该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已经走过来了,你想要回去的时候,其实也一定想要保留一些和扔弃一些甚么。我觉得在保留传统和接受教育两者之间,要去了解自己的文明是甚么,然后再去保留,以及让别人了解你。”

(由受访者提供)
+3

她以藏族女生为例,传统藏族文化就是觉得女生应该担当家务,出去闯或做重活就交给男生,许多藏族男生一辈子也没有下过厨房。另外,传统藏族媳妇由一嫁入门起就会做好“乖媳妇”的角色,从不向丈夫及婆婆顶嘴。

可是,现在许多80后,甚至是70后的藏族女生有较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少女生有机会更升上大学。她们走出去后,看到外面的不同,思想亦开始改变。扎西指最明显的改变在于:“现在许多在外读书回来的女生,她们对自己的独立性有争取的决心。她们回到藏族以后不是说:我以后都不洗碗了、我开始不做饭了。而是发现自己的独立性,从而开始思考。她们就会觉得:为何我说的一定是错,而你妈妈说的就一定是对?我觉得这种变化是时代使然吧。”

(摄影:龚嘉盛)

延伸阅读:【专访】看过无数情侣,摄影团队Mary Ann:世界渺小,爱却无限大

面对开始转变的婆媳关系,藏族人当然也灵活应对。不少恋人知道两代人长期共处一室定必会出现矛盾,开始主动提出结婚之后搬出去住。扎西认为时代不同,观念转变,这样的做法是一种智慧。可是,她亦认为藏族传统文化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例如藏族男生会把母亲的地位放得特别高--母亲根本不需要洗碗、不需要做家务、甚至在许多事上都会请教母亲。这份尊敬母亲的心,她认为不应因现代化而消除。

另外一个由传统与现代化所造成的转变在于:没有出去过的藏族男生会觉得出去过的藏族女生很难搞,因为无可否认出去过的藏族人,思考模式会因为文化冲击而有所改变。两群不同的人便会因此产生矛盾。

(由受访者提供)

扎西以她自己为例,现年31岁的她仍然未婚。如果将来结婚,她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年龄差不多,与她一样出走过、了解过不同的文化,然后再回到藏区,很了解自己民族传统的男生。其实扎西在云云藏族女生之间是非常“特别”的:31岁的藏族女生在藏区有两三个孩子很正常。她的姪女早在17岁结婚,现在也已经有孩子了。近年旁边的亲戚也开始有叫她奶奶之类的了。

如果扎西生在认为“女生30岁仍未嫁等于零价值”的香港,或许早就紧张死了,又或死都要说“单身是个人的选择”。可是,扎西却丝毫没有要“扮型”的想法。她说:“有没有结婚这件事看上去好像是一个选择,但我觉得应该不是一个选择。我有想去谈恋爱,也有试著去谈恋爱,然后在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想法为甚么和我不一样?然后有很多这些矛盾和挣扎。我就觉得注定是要分开了。在每次恋爱刚开始时,我在他身上发现自己缺乏的,然后我学习了,有新的事、新的想法进入我了,他也从我身上学会了他以前不会的,可是我又发现自己身上缺失的。我觉得要找到一个真的适合的,真的需要遇到。”

(摄影:龚嘉盛)

这个答案,或许只有穿过传统及都市现代化枷锁的人,才可以领悟并且敢於坦荡荡地说出来吧。青藏康巴族的扎西说康巴人比较坦率、豪爽、不太计较,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生活环境练成的个性,以及后天的个人经历,使得这位藏族女生看待世物、甚或面对自己的眼光跟我们很不一样--比较敢冒险,也比较敢“认输”。

扎西却不认为自己有甚么了不起。她形容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堆积一点东西后就会被推倒,然后再堆积,再推倒,不断重复。

她说,一开始因为没接触过其他事物前,她会很大胆和随意去做任何事。反而学得愈多、看得愈多,就发现世界充满矛盾,而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其实很渺小。她再不敢说自己是在“帮助人”,也不敢再说自己是在前线做公益事务,反而觉得是别人帮助了她。

如今她会继续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好“妮度玛-NIDUMA”及“游牧行”。(由受访者提供)

如今她会继续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好“妮度玛-NIDUMA”及“游牧行”,希望不用刻意大力宣扬藏族传统及文化,反而是让游客在接触藏族习俗的过程中,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特点及重要性,继而珍惜。当然这个目标殊不容易,但扎西最后说她深信“问题就是解决的本身”,所以她不会惧怕。

女生总在你身边,请下载《香港01》App

立即下载: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

延伸阅读:

【世界杯】仲讲越位?女生踢街场、做球证样样齐:足球是精神食粮

【女生睇戏】33岁男生与88岁婆婆愉快旅行兼完成作品:关键是心态

为健身吃鸡扒会扣喉、反患暴食症 IG健美女生:人生不只有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