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不影评|谈善言演绎现代母亲的窒息与挣扎 喂人奶成母爱枷锁
“虎毒不食子”,有谁不爱自己的儿女呢?母亲怀胎十月,诞下婴儿,承受最痛的一刻,小天使的降临,应该是快乐开始,但是,母爱的伟大就是这样的顺境吗?《沦落人》导演陈小娟第二部自编自导作品,把自己刚成为母亲的经历,创作成一部她的最新电影作品。《虎毒不》母亲对女儿的爱无微不至,写下女性承受的压抑悲痛,谈善言的演出令人赞叹不绝。
《虎毒不》故事讲述刚为人母的淑贞,与丈夫阿伟一起迎接女儿晴晴的诞生,每天,淑贞担任母亲的责任,朝早泵母乳喂𫗦女儿,下午则回到饼店工作,而丈夫阿伟则每天做物流工作,希望把最好带给妻子和女儿,让她们生活过得更好。可是,淑贞每天却在承受每天育儿的压力,睡眠不足,阿伟工作疲劳过后,未能一起主动照顾女儿,加上淑贞与外母之间婆熄冲突,和娘家之间的疏离,令她渐渐地失去自我。淑贞只想担当一位称职的母亲,真的是这么困难吗?
【图辑】点图放大看更多《虎毒不》剧照👇👇👇
陈小娟第一部自编自导的《沦落人》,是一部讲述长者与家佣之间的微妙关系,展开了对于香港社会人际关怀和注视,相隔多年后自编自导的《虎毒不》,则是因为她成为了人母,对于这个新的角色,以故事的创作,描写了一位母亲既是面对婴儿诞生满怀欢喜的时刻,同时因为照顾孩子而承受的不同生活压力。
电影开始便带出了主题 — 淑贞是一位母亲的角色,每天她既是要担任母亲的角色,还要回到饼店当面包师傅,不同身份的她,外表是带著笑脸迎人的样子,但是,别人却是不懂淑贞的心境,她是如何承受每天生活带来的抑压,甚至是休息不足而导致精神压力。丈夫阿伟每天工作,都是希望淑贞和女儿能够有幸福的生活,把照顾女儿的责任留给淑贞一人承担,不过,他却不会理解淑贞一直活在绷紧的生活里,以为物质才能够带给他们快乐,大概这不是淑贞所希望的。
【图辑】点图放大看更多《沦落人》剧照👇👇👇
陈小娟选用了“小红鸡”和“小太阳”作始结,母亲对于女儿的爱,电影里清晰可见。片中淑贞一直坚持喂𫗦母乳,弃用奶粉代替,这一点其实对于非母亲的观众来说,大概未能理解,由于曾经在奶粉公司工作,这一点则可以加入一点的解释,母亲喂𫗦母乳,是因为母亲能够把最好的营养给婴儿,即是代表著母亲跟婴儿之间的亲和关系,利用奶粉喂𫗦的原因,是因为母亲不够母乳的情况之下,才以奶粉代替。淑贞就是因为想让阿伟与母亲及外母知道,她是最疼爱晴晴,她要把最好的带给晴晴,所以才会坚持以母乳喂𫗦婴儿。
【图辑】点图放大看更多谈善言IG照片👇👇👇
电影的英文片名《Montage of a Modern Motherhood》,清楚地解释到电影的主题,中文片名《虎毒不》则是出自于成语“虎毒不食儿”,意思是指有那一位父母会伤害自己的儿女呢?那片名则少了“食儿”这两字,又是一个什么的解说呢?看毕电影过后,可能也会有一点的了解,淑贞和阿伟并不算是“虎”,他们也不毒,那… 这句说话,是否有点反义呢?淑贞一直不想面对照顾女儿承受的压力,把郁结埋藏在心底里,晚上抱著女儿走到街外,嘈吵的哭声,令她只能活在沉重的空间里,或许,“虎毒不”会否是指女儿,而不是父母呢?
从片中看到陈小娟尝试以不少的长镜头来处理,既是能够直接地捕捉著演员们之间的演出和互动,同时亦能够呈现著故事里的写实,无疑,陈小娟希望藉著这些镜头的运用,能够突出电影的真实,同时亦可以拿捏角色的神髓,让观众能够投入于角色的精神状态。其中一场可以提及,而不涉及剧透的情节,是谈善言与冯素波的一场长镜部份,二人之间的对话,既是看到剧情的推进,同时亦看到演员对于角色性格的层次提高,加上二人之间的互动,令这场戏成为整部电影的重点所在。
无疑,观看影片的过程里,一直地被受片中的婴儿叫喊声缠绕著,对于创作者想说,大概会明白到这是一种对于过去受到压迫的表达,希望透过影像和电影语言,把这份过去的压迫抒发出来。不过,作为观众,其实是否同样地一起承受这份抑压吗?首先,并不是反对陈小娟这次的处理方式,亦不是说她这个处理不妥,不少导演也会把个人过去的经历,以电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过,这个沉重的氛围一直地弥漫在电影的框架里,几乎没有看到一丝的曙光,也会明白到影片直到最后的一刻,会是怎样的结局… 作为观众,其实会是看得有点吃力,陈小娟把结局留白,让观众也有一点的思考。
谈善言这次在电影中的演出确是精彩夺目,全片贯穿著由她饰演的淑贞,她能够演绎这个角色的内心层次感,随著电影的发展,层层推进地内心的情绪展现出来,淋离尽致的演出,让她这次能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卢镇业演出的阿伟,能够演活了这角色对于作为男人照顾家庭,缺乏对妻子和女儿加深爱护和了解,演出自如,跟谈善言的合作亦见有不少的火花。
观毕《虎毒不》过后,电影中那份沉重抑压的氛围,一直弥留在脑海里,不断地回想起淑贞感受的悲痛,内心承受的压迫,无疑对于观众来说,或许这并不会是一次享受的观影过程。不过,从《沦落人》到《虎毒不》的这个经历,陈小娟的编导技巧纯熟不少,对于人物的描写,剧情的舖陈,或是画面的设计,均是有不少的进步,结尾的部份,让观众自行地解说最后的结局,首尾呼应的架构,收笔的部份,哼唱著童谣,为电影带来一点的希望。
【本文获“是日观影”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