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饮料走极都有冰?台插画家绘饮品店“神逻辑” 网民超有共鸣
台湾人是极致喜爱手摇茶的民族,各县市都有所谓“饮料一条街”,短短一条路开了10间以上的饮料店,可见真心。但就是这么专注茶饮不变心的台湾人,在点饮料时总是有另人难以理解的脑回路。台湾插画家谢东霖就相当不解——每次点茶要求去冰,店员都会回:“还是会有小碎冰喔!”,但实际上每次茶都冰透了小碎冰都还没化光,根本就是放一堆冰啊!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对不起就是我QQ(脑波很弱很好搞定的客人)”,“只是种不想为难员工的温柔罢了”,“去逢甲夜市说去冰还是微冰,结果给我一杯冰沙…???”,“那就是剉冰啊×!”,“冰块才值钱 我是说获利来源”,“那些碎冰根本占满整杯饮料”,“小碎冰(大象的尺度来看)”
众人秒懂:“清×”对吧!
虽然只是短短的情境图,作者也没暗示店名,但网友们瞬间秒懂是在说哪间——只能说大家都被问过啊!“这个坏习惯我记得是从 #清× 开始的”,“我猜这家饮料店肯定是清×甚么的”,“这一定是清×的珍奶”,“以前的清×,要喊‘完全去冰’才会没有冰,说‘去冰’还会有半杯冰块。”,“去清×的话,正常冰=满冰,少冰=满冰,微冰=满冰,去冰=8成冰”,“浮现我第一次拿到此品牌,去冰饮料时的感受⋯⋯⋯⋯⋯”,“我以为小碎冰始祖是茶×会XD”
一讲到饮料大家就像醒来一样,开始细数各种“饮料店的诡异逻辑”,整个怨气满满啊!
去冰还有小碎冰 要点“完全”去冰才正确
原本点去冰就是指不要冰块,但现在不少饮料店会留下小碎冰保持饮料的“冰度”,又新发明了“完全去冰”、“常温”两个一点点冰都不留的选项……“我一直都很不懂明明去冰就是不要冰,为甚么还硬要搞一个完全去冰”,“我也觉得莫名奇妙,结果去冰下面还有个选项叫‘完全去冰’,真是脑残逻辑想出来的。”,“妈呀,原来去冰之下还有完全去冰。”,“记得说完全去冰,他会给你加水 XD”,“所以还是会有小碎冰就像是免责声明(金融商品广告后面那一大串”,“我觉得是店员很有事吧,去冰就是去掉冰,为甚么还有碎冰?所以我现在都说 不要冰”,“大冰块是冰,小碎冰不是冰,有你们这样歧视小碎冰的吗?!?”
饮料杯大小从“中杯”开始算整个黑人问号
有时候考虑到身材想稍稍节制,点个小杯尝味道就好,却会被店员告知“没有小杯中杯可以吗~”……话说大小不是相对来说吗?“这时候只能推‘我们没有小杯只有中杯跟大杯哦’的低智商分类了”,“请问您要大杯还是中杯?一直很疑问没有大跟小到底是怎么比较出中杯这个size的?”,“有中杯就一定会有大杯跟小杯,但是他妈的就是一定会少其中一个,那凭甚么使用中杯这样的名词”,“还看过只有L跟XL的 这样我哪知道L算正常还是小杯呢...XD”,“我以为是因为卖小杯会收益不够@@”,“这真的很脑残,不过这应该是因为沿用跟杯商进货的称呼,只是真的很脑残。”,“变成说约定俗成说听到小杯=350cc,中杯=500cc,大杯=700cc的概念吧?是绝对座标而不是相对座标,也就是你不用每去一家店都得问你们的大(小)杯是多大?说脑残是觉得也不至于”
正常甜会太甜——这样很正常?
更经典的是有些饮料店会推荐饮料做半糖或无糖,或加上“正常甜会太甜”这种说法……所以大家都觉得太甜为甚么不减糖量啊?老板是台南出身吗?“还有正常甜会太甜喔。那就不叫正常甜啊,莫名奇妙”,“在香港和大陆也是,第一次听感觉超有病,还建议客人少甜”,“真的‘正常甜会太甜’到底是甚么逻辑”,“正名十分甜”,“其实正确说法是全糖,但不知何时开始正常甜取代了这名词”,“超有感,如果你们正常甜太甜那是你们要改配方,而不是遇到每一个消费者就要重复讲一次这句话”,“说到底正常甜的标准是甚么我也不知道”,“茶の×手一分糖=别人的全糖”,“可能是拿台南当标准的正常甜啊”,“台南标准的正常甜,拿到其他县市是两倍糖的概念”,“也要看正常是谁的正常阿……(总店老板表示:我外号蚂蚁不行吗?)”
也有店员看到一长串批评,跳出来抱怨客人不要冰块又要冰凉很难做,或是制程中加了冰块就像下毒药似的,忍不住爆气“咖啡机出咖啡就93度上下了还不能加冰块你叫我用内力去冰吗?”
当然各店都有各自的经营方式和商品标准,担心顾客不了解而多做解释也可以理解,但本编想问一下,连锁饮料店每间3分糖的甜度都不一样是正常的吗?OAO
延伸阅读:
【本文获“联合新闻网”授权转载。】
【第一届武博】眼界.决定境界!5月3至5日在九展举行的第一届香港武术及搏击运动博览(武博),活动包括解构武术电影的光影武林隧道、有趣好玩的武馆街游戏,以及超过100个体验班,让市民、初学者或武术专家,透过这个多元化体验型博览会,从武博扩阔眼界、提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