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家庭团圆不再望梅止渴——解读内地回港免检疫政策|香港新方向

撰文: 香港新方向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昨日(10月27日)会见传媒时表示,政府下月会让内地港人免除14天检疫回港。自2月8日起,所有内地入境香港人士实施14天的强制隔离,至今已九个月。这期间数以百万计有跨境需要的家庭、个人,确实已对港府在恢复通关政策上“研究研究再研究,延期延期再延期”的风格感异常疲倦。这直接导致即使在特首发言后,许多朋友仍然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更不敢依此计划接下来的行程安排。
“香港新方向”仔细研究特首发言原文,并比对政府新闻网的用字,基本认为这项措施确实会在11月初便开始落实。

10月27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政府下月会让内地港人免除14天检疫回港。(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追溯“返港单向免检疫”一事讨论的源头,最早由特首林郑月娥在9月29日会见传媒时公开提出,表示“正在研究……有关工作进入最后阶段”。当天政府新闻网针对此事的报道标题为《政府拟准内地港人回港免检疫》,而针对昨天特首发言的最新标题则为《内地港人下月起可免检疫回港》

“拟”和“下月起”的区别,应当是相当清楚的。港府终于迈出第一步,回归风险为本,让内地与香港的距离从28天减少至14天,虽然仍是遥远,但对不少家庭来说,已经是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政策落实的初期,港府已表明会有限额且仅局限于居住内地的港人。循序渐进可以理解,但“香港新方向”期望港府尽快将政策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持有“探亲”访港签注的港人家属。

按照现行出入境政策,能够取得“探亲”签注的内地居民,均为港人的直系亲属,如配偶、父母和子女。封关九个月,多少家庭被迫骨肉分离,十分难熬,既然单向免隔离已经开始落实,我们实在不忍心再看到一群需要来港探望、照顾骨肉至亲的人士,眼睁睁的被排除在政策受惠群体之外,继续忍受分隔之苦。

若“返港单向免检疫”实施,可令内地与香港的距离从28天减少至14天。(资料图片)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持有“探亲”签注的内地居民,确实并非香港居民身份证持有者,但这个情况其实本身便是“一国两制”下中央政府为了照顾香港社会承接能力的特殊安排。事实上,倘若一名香港永久居民的直系亲属(配偶、18岁以下未婚子女及60岁以上父母)为非内地人士,绝大部份可通过香港政府签发的“受养人”签证,直接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前往香港居留。可以说,港人的内地直系亲属,在家庭团圆的政策安排上,一向已经是远比海外人士困难,我们殷切期望,在此疫情特殊时期,港府切不应忽视和忘记这部份群体的人道需求。

在翻查新闻和官方资料的同时,“香港新方向”发现,港府在政策沟通和执行上存在令人费解之处。按说作为政府的首席长官,特首已公开宣布一项政策实施,在随后召开食物及卫生局局长的简报会中,食卫局局长理应介绍该项政策的实施细则。但在昨日(27日)下午陈肇始局长的发言中,却完全没有任何“返港单向免检疫”的信息,仅在记者问起时,陈局长发表一个不痛不痒的回应,表示正在研究,未能提供进一步资料。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更新海外高风险地区名单一事上,特首在记者会,明确公布“已要求局长就西班牙及意大利这两处地方要认真考虑将其列为高危地区”,但陈局长随后同样对此只字不提。

昨日(27日),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未有公布任何“返港单向免检疫”的信息。(张浩维摄)

莫说行政机构,即使在有良好管治体系的大企业中,这样的情况都甚为少见。我们不愿妄加猜测政府内部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政令不畅,但希望港府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市民真切感受到政府决策层果断齐心,执行层高效有力,或许这样才能重新修补和改善民众对港府的观感和信任。

香港新方向

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师、工程师、建筑师、医生、校长、大学教授、教师、社工、心理学家、记者、导演、资讯达人、会计师、银行家、企业家等等。虽然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拥有一份真正热爱香港的家国情怀,以及愿意实事求是去作出改变的实干精神。矢志成为内地和香港之间真诚交流和信任构建的发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