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议会.七】议会受限仍需做防守工作 新思维需新人去碰撞
前文提到,不管是在上水的水货客阻街扰民现象,还是在屯门公园的噪音和大妈滋扰,区议会基于制度上欠实权,加上不少的区议员不作为,区议会并没有发挥到地区问题,地区解决的功用。为了“光复屯门公园”而组成的屯门公园卫生关注组,三名屯门街坊代表均没有政治光环,没有政党背景,也明白到区议会的角色很有限,更未能做到推动由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仍对于成为代议士抱有愿景,相信力变的力量。
避免公权成“惩罚选民党”
前文谈到很多区议会的“不能”,那么区议会在他们眼中有什么存在意义,或者说能够做些什么?“养人。”巫堃泰笑言过后正经道:“始终要透过议员的位置,和不同的懒惰政府官员互动,指出他们的流弊。若指出流弊后他们还是不作为,就再加大力度交流,‘要佢跪低’。”
巫堃泰认为,几个区议会联手施压,是可以带来改变的,比如运输署每年都会做一次路线重组,署方政策一定会以铁路为主,对居民来说,不一定是最方便、最好的方案,需几区联手才可迫使他们改变。“因为公权仍要‘做吓样去问吓你’,所以你要在位去阻止,让政府部门不再‘作恶’,或是做惩罚市民的事。区议会仍有功用,令公权不要成为‘惩罚选民党’。”
巫堃泰认为,现时选民心目中的区议员跟往时不同,会看你的政治取态,虽然那可能只是一时。“在野党虽然无法执政,但要有执政的想像。作为代议士,要对所选的区有一个想法,那个地方应该如何管治?带领他们走向什么方向?要有清晰的愿景。”张可森亦指,港人治港是一个愿景,现时的区议员未必能够理解,他们未必有足够的视野。
回看历史,巫堃泰认为香港人只是快速地接受民主,欠缺由下而上争取的格局,对于如何做好管治,仍然在摸索。事实上,香港在殖民时代也没有完善的民主制度,具法定权力机构的代议政治时代选举要到1983年才出现。当年3月,市政局举行第一次分区直选,登记选民70.8万,投票率22.4%;1986年,另一个具法定权力机构—区域市政局举行选举,才终于实现了第一次包括新界在内的全民直选。
1991年是香港代议政制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所有具法定权力的机构全部踏上分区直选之途—两个市政局、加上立法局同样举行分区直选。到1992年,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在任内第一份《施政报告》再进一步提出政制改革,取消区议会及两个市政局的委任制,表示即将改革立法局的选举制度,以加快香港的民主步伐。
巫堃泰认为,不止立法会,区议会同样需要有视野的代议士。“但(香港的情形)就像是1992年彭定康时代‘吃鸡精’,1997年(回归中国)就马上考试,对公民来说是一种考验。‘鸡精’只能让你合格,不能让你取得A。现时港人流汗去争取民主,和亚洲其他地区争取民主的路是相似的,要由几代人用血用汗用钱去打空间争取出来。如果要培养公民意识,就要由下而上去争取,扎根度才会深。”
新思维需新人去碰撞
回到地区管治的层面,巫堃泰认为即使没有普选,地区管治体系若有其自主性,包括财政、提案和规划的权力,已经可以减缓很多地区矛盾和冲突。“若能透过政治和议会解决,就不用透过拳头或是争执,甚至去示威去抗争。”
巫堃泰和张可森相信,若能夺得区议会的大多数议席,至少可以改变现时一些不合理的情况,以及改写各处乡村各处例的区议会常规(议事规则),例如屯门区议会的文字会议记录不记名、不得直播的限制等,又或是增加区议会的透明度和问责性,让市民更能透过选票选出代议士,甚至改变议会的议事风气和行动力。故此,二人表示会积极考虑参加即将举行的区议会选举。
举办光复上水行动的梁金成也认同,现时的区议会无法发挥功能,制度上的确存在限制,人的问题亦然。上届选举中,他尝试挑战角逐连任的民建联对手苏西智,最终只以约500票之差落选,他表示,今届会积极考虑参选,认为当选的话,能够在议会内外做更多事情。
表明来届不会再参选的屯门区议员谭骏贤亦认为,即使区议会已经失效,发挥不了功用,但若能注入“新血”,仍有可能起到改变。“与参选立法会的道理相同,立法会纵是‘废’的,但也要入去做一些防守性工作。比如屯门码头区曾咀骨灰龛场将会提供16万个龛位,今年年底先启用2万个龛位,但连那条唯一通入去的路尚在讨论阶段,仍未构思好如何解决交通问题就要建设。(区议会)将来会否再‘硬食’这些议案?另外,有些议事规则可以改变,比如现在部份区议会主席擅自赞成某些议案,我们连谴责也做不了,要四分之三区议员赞成联署才可以。我们泛民只有八个人(屯门区共30位区议员),那可以怎样?”
刘其烽同意要改革区议会不容易,但如果有些区议会是民主派占过半数,起码可以改变一些陋习。“北区区议会的议案是否批出,我们无法话事,我们只能反对。22个议员中只有4个是民主派。但这已经有所进步,2015年那时只有罗世恩是民主派,动议要有两个签名,故连提案也做不到。在沙田、深水埗区议会,至少接近一半也是好的。但我们仍保持希望,能够把希望种在社区是好的,至少让大家不觉得地区议题与他们无关。”
希望是好的,但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马岳认为,从党派竞赛的角度看,民主派的资源不利竞争,只能比对手更勤力,但勤力也不保证胜选。“他资源比你多,做得比你多,和政府关系比你好。”他认为,要改变选民和区议员的心态,需要改变选举制度。“因为你说自己的想法多好也好,选举却输了,仍是蛇斋饼粽的模式胜出,你无法向公众说那回事成功,因为没选民支持。在民主选举中,你是输了。”
访问当天,被问到区议会有什么可以做到或应如何改变,下午3时多才让助理买来麦当劳餐、把握时间吃包的谭骏贤思考了约30秒,久久不发一语。之后,他终于开口道:“如果不改革,停留在现时的状态,我看不到区议会有任何希望。继续做咨询架构,做‘妹仔’。”
说得如此悲观,但他后来还是说:“希望今届区议会有更多年轻面孔,可以有更多动力去推动改革,但那只是第一步。”
相关区议会系列报道:【区议会.一】从光复上水与屯门公园行动 看区议会失效【区议会.二】政府无力监管拖延多年 谭骏贤︰区议会如“妹仔”【区议会.三】议员短视:小选区制度 沦街坊保母【区议会.四】区议员无能为力或自我设限? 黄英琦︰没有被规划【区议会.五】放权区议会迟迟未允现 只增加拨款谈何充权
上文节录自第177期《香港01》周报(2019年8月26日)《素人盼由下而上 改革失效区议会》。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