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楼价高位企稳 港人仍难脱离“楼奴”枷锁

撰文: 何敬熹
出版:更新:

中美贸易战阴霾下,二手楼价指数连续两周盘踞于历史高位。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上两周分别创下了历史最高和历史次高的数字。高处不胜寒,有意见认为香港楼市已出现泡沫,担心中美贸易战或会令港楼大挫,但考虑到楼市基本面仍然稳固,香港楼市大跌的机会未必好大。

差饷物业估价署上月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楼价指数与去年7月的历史高位只相差1%。反映二手楼价的CCL上月底报189.42点,更是历史新高,至上周报188.95点,虽略有回软,仍是历史次高。翻查历史数据,CCL于1997年7月时仅为100点,2003年沙士(SARS)期间更只有31点,即现时楼价已较1997年楼市狂潮时高出80%。

《彭博》上月底引述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Carmen Reinhart表示,中美贸易战、不确定的货币政策前景和中国经济放缓,可能令全球经济面临巨大威胁,香港楼市令她想起爱尔兰、西班牙及冰岛当年爆发危机前的状况。

市场相信中美贸易战会左右短期楼市走势。(路透社)

中美贸战左右短期楼市走势

综合本地楼市专家意见,中美贸易战会左右短期楼市走势,但料难令港楼转势回落。香港置业行政总裁李志成表示,4月份中美贸易谈判气氛良好,且受惠美国暂停加息和新盘推出速度加快,一二手楼市出现明显升浪,但随着中美贸易战升温,经济不明朗因素增加,市场投资气氛明显转弱,相信本月楼市更有机会出现高位整固。

利嘉阁地产研究部主管陈海潮称,现时市场反应未见太悲观,业主叫价仍然相对硬净,减价只是个别例子,相信贸易战问题未足以令楼价转势,只会令升幅放缓。

供楼负担比率未达警戒线

从多项基本因素来看,香港楼价出现大调整的空间有限。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上周出席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时就指,楼价已连升4个月,较去年12月反弹约9%,首季置业供款占市民收入比重高达69%,“大幅超出市民负担能力”。

市民收入近七成用来供楼看似很高,但却是香港人习以为常,且目前的供楼负担比率,更明显不及1997年高达103%的水平。单就这数字看来,供楼负担偏高充其量只会为楼价升势带来一点阻力,离触发楼市大调整的警戒线还有好一段距离。

另一影响楼市抗跌力的因素是用家和炒家的比例,因为跌市时,用家倾向继续持有物业,手上持有多个单位的投资者则会较倾向放盘止蚀,先行套现。港府过往先后引入额外印花税(SSD)、买家印花税(BSD)和双倍印花税(DSD),确实令短炒有所减少,税务局资料显示,短期转售﹙包括确认人交易及24个月内转售﹚方面,成交宗数由开征SSD前的平均每月2,661宗,大跌至今年首4个月平均每月58宗的低水平。以非本地个人及非本地公司名义购买物业的个案于今年首4个月亦处于平均每月44宗的低水平,只占总成交的0.7%。楼市中的短炒投资者比例减,某程度反映香港楼市刚性需求很大,自然更抗跌。

美联储若开始减息,或进一步推升香港楼价。(路透社)

美国或再度步入减息周期

港楼迟迟未见大调整,而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货币政策已经180度大转弯,不但停止加息,更愈来愈大机会减息。联储局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副主席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和理事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上周分别表示会有适当行动应对贸易紧张形势以维持经济扩张之后,利率期货市场显示,市场预期联储局于7月或之前减息机率高达七成,预期9月或之前减息机率更高达95%。

美国若减息和停止缩表,即意味量化宽松货币(QE)政策重临。全球热钱泛滥对香港楼市绝对是利好因素。量宽世代重临也代表各国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手上有闲钱的市民,若不希望手上现金白白贬值,恐怕只会加入投资股市楼市的行列,会进一步推升楼市的投资需求和楼价。

上文节录自《香港01》周报(2019年6月10日),《毋惧中美贸易战 楼价高位企稳 港人仍难脱离“楼奴”枷锁》。

相关文章:中美贸易战升温 人民币不会大跌的三个原因【中美贸易战】 美国VS华为 “莫须有”的指摘住屋问题未解决 政府自知房屋新招难抑楼价升幅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