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中国武术史上的百年公案 究竟何谓真正的“内家拳”?

撰文: 李嘉誉
出版:更新: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
相信任何研究中国武术的人,都必然知道这段说话。自黄宗羲后,内家拳就被附上了“高深莫测”的形象。各门各派争相证明自己为“内家拳法”,但究竟甚么才算内家拳?是否必然要“以柔制刚”、“以静制动”?

由民国斗争谈起

时间回到民国初年,其时在国民政府领头下,各类国术组织纷纷涌现。其中位于南京的“中央国术馆”,就更加是汇集了全国的精英。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全国性武术比赛,便为中央国术馆于1928年所举办的“全国国术考试”。其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

中央国术馆由张之江“剑圣”李景林,分别出任馆长和副馆长。而在此之下,则分成了“少林”“武当”两大部门。所谓“北崇少林,南尊武当”,少林、武当在国术界的象征意义,素来就是个争持不下的课题。而受著《王征南墓志铭》的影响,少林、武当更完全成为了外家、内家的代名词。观乎当时的教习内容,少林门专授查拳、劈挂、弹腿等外家功夫,武当门则精研形意、八卦、太极等内家拳术——两者泾渭分明。

结果,中央国术馆开馆未久,少林、武当两门便爆发冲突,武当门长孙禄堂在上任后不足一个月后,便主动离职。而少林门长王子平,则连同副馆长李景林一并请辞。事后国术馆改组重建,虽然得以保留但却捐失了大批优秀教员。堪称民国武术界的一宗大案。

【点击图片观看资料】

+3

内家>外家?            

除了路线分歧,擂台实绩亦往往令到内家拳的讨论陷入尴尬。在二三十年代举办的擂台赛中,内家拳的表现远不如小说描写般耀眼。当时能够名列前茅的好手,如曹晏海朱家三虎(朱国禄、朱国福、朱国祯)、章殿卿等,都是习练通臂、披挂、查拳等外家拳术,而朱家三虎更是接受过西洋拳训练。

相反纯粹的内家武者,许多都未能进入决胜圈。至于在文人之间极受推崇的太极拳,更是全军尽墨。《近代侠义英雄传》作者向恺然(笔名平江不肖生,大侠霍元甲的传说就是由他这本小说发扬光大)便明言:“在一次武术比赛之后,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的,多未胜利。而北平方面,所去应试之人,其胜利者,虽十之八九曾练太极拳,但在报名时却未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此番南京考试之结果便可证明练太极拳者不如练外家拳者容易致用也”。

【点击图片观看资料】

 

何谓内家

事实上,即便撇除所有实证结果,内家拳本身该如何定义,已经是一个极其磨人的问题。按照黄宗羲说法,内家拳是“以静制动、以柔制刚”。然而“内家三拳”中的形意拳,却是力走直线、硬打硬进。还有说法指内家拳修行全凭个人,并不倚重其他锻炼工具。但其实以往练八卦掌的拳师,都会负重转掌,练白鹤拳的亦会举石牌石锁,与外家训练实无二致。

因此,内家拳的最大特征,就是民国宗师常言的“养气”。所谓“善养气者便为内家”。不过问题在于:“气”具体指涉甚么?游泳、跑步等带氧运动是否就是养气?佛道常讲静坐养气,哪宗教冥想又是否等同内家拳?事实上,任何体育运动都必然牵涉“气”,亦肯定能有益于人体(当然,前提是要方法正确)。内家拳究竟是甚么,始终都是说不清。

“内家三拳”的形意拳,可谓打破了大众对内家拳的既有印象。(图片撷取http://bit.ly/2M50vrC)

 

结语

随时间推移,内家、外家的边界其实日趋模糊,不少现代武家也认为,只拳术的动作能够有助“内息”,就当属内家拳。内家拳高于外家拳的说法,亦不过是历史洪流中一句短语。

也许内家、外家的确存着理论差异,这当然值得研究、细探,但将之视为武者的必修课题,实在无甚必要。这或许就是前辈留给世人的最宝贵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