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推北都与交椅洲填海 张炳良:财政压力不容低估、时机不利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研究讲座教授、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指,若特区政府同期推进交椅洲人工岛项目及北部都会区发展,加上尚未估算的“三铁三路”成本,造成的财政压力不容低估。

张炳良在《明报》撰文说,交椅洲人工岛和北部都会区对香港的城市发展策略布局是重要部署,但推进的财政压力不容低估,认为在不利的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下,对投资庞大的基建规划须多加审视,确保合乎成本效益,包括长期社会性的效益。

他指香港的财政储备较2019年下跌近三成,是27年来最低水平,加上3年疫情付出沉重的经济和财政代价,现届政府欲大兴土木、大笔投资创科和吸引创企落户,并大幅增加民生开支,以物质改善争回民心,但在目前的财经环境下,可说时机不利。

张炳良:唐英年错失扩阔税基时机

张炳良又分析本港财政政策演变,指回归前政策基本上是财政驱动,强调量入为出,而靠经济不断增长带来的税收及卖地收益,令香港的“类福利社会”,可与西方福利国家相比。不过,回归后“需求政治”擡头,各种力量对政府需索压力日大。及至亚洲金融风暴,时任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已警剔本港的“结构性财赤”,但受惠于中央连串惠港政策,政府财政很快回复盈余。

他认为在唐英年任财政司长时,失去引入商品及服务税扩阔税基的契机,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后,政府大幅增加开支撑企业纾民困,香港已进入不断向库房埋手的跨党派“派发式”民粹主义,政府亦渐倾向用钱去解决问题,派钱争取民心,形容派钱政治一经引入便挥之不去,增加长期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