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加价|叶刘淑仪斥:加幅“官民共愤” 忧公帑补贴变无底深潭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撰文,以“巴士加价官民共愤”为题,猛烈批评日前提出加价申请的巴士公司要求加幅太高之外,又指政府为市民提供车费补贴,而随著人口老化,若巴士车资越高,公帑补贴也会越大,担心最终变无底深潭。

她又指,现时香港经济逐渐复苏,相信交通流量会逐渐增加,质疑巴士公司为何要急于一时申请大幅加价?她不认为巴士公司过去三年因为经营困难,政府便应立刻批准大幅度加价,建议营办商不妨多努力一两年,再作加价申请。

五间巴士公司就六个专营权日前申请加价,龙运巴士要求加价8.5%、九巴要求加价9.5%、大屿山巴士要求加价9.8%、新巴及城巴(专营权一)则所有路线划一加价二元、城巴(专营权二)更希望争取机场路线加价50%、非机场路线日常服务及通宵路线加价23%!

行会召集人叶刘淑仪昨晚(18日)在社交网站发文指,对巴士公司此时申请加价,非常有意见。她称,明白近年专营巴士行业营运环境明显恶化,过去三年除受到疫情影响外,港铁不断加大铁路网络,对巴士公司营运影响甚大。香港有六个巴士专营权,分别是龙运巴士、九巴、大屿山巴士、新巴、城巴(专营权一),及城巴(专营权二),六个巴士专营权近年亏损由330万至超过2亿元不等。

虽然认同巴士公司经营环境恶劣,但直斥是次巴士公司申请加幅之高,简直是“官民共愤”。

叶刘淑仪忧人口老化 政府车资补贴开支变无底深潭

她解释,过去数年疫情肆虐,政府推出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后来更将此计划优化,将为每名每月超出200元公共交通开支的市民,提供三分之一补贴。全港交通流量过去大受疫情影响,巴士营办商经营困难无庸置疑,不过政府推出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之余,去年九月开始,更将长者及合资格人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符合资格的年龄,由65岁下降至60岁。另一方面政府预期人口将持续老化,尤其以未来10年最为急剧,推算将2036年65岁及以上长者比例大增至31%。巴士营办商大幅申请加价,政府未来补贴开支岂非大增?

她举例,以城巴(专营权二)申请惊人加幅23%为例,政府需就此作出大额补贴;新巴及城巴划一加价二元,即使原本设有65岁长者收费,政府仍需要向其所有巴士线的每名乘客提供约0.7元至2元不等的补贴。政府作出如此大额补贴,变相是巴士加价愈多,政府补贴越多。政府补贴无底深潭、60岁以下市民搭巴士却愈来愈贵,这不是“官民共愤”吗?

政府不会向企业保证有“必赚”利润

叶刘淑仪续指,面对公共事业,政府批出专营权时通常都有利润管制计划,运输及物流局代表在立法会表示将会考虑一篮子因素,包括港铁采纳的“可加可减”机制,虽然一直以来香港的巴士行业,没有量化的公式来管制利润,但政府亦不会向任何企业保证有“必赚”的利润。任何行业都有高低起伏,过去三年绝大部分行业经营出现困难,老字号结业、中小企资不抵债而倒闭,政府也没有对他们作出利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