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兴:过往“报道事实系最好抗辩” 今日刊登反对声须自我审查
停运一年的《众新闻》本月初将所有报道由官网下架,并关闭多个社交平台帐户。前主笔杨健兴接受访问谈及停运前因,指早于苹果日报前年六月停刊开始,就有风言风语“传得好紧要,立场新闻(会系下一间),跟住落嚟就系众新闻。”众新闻当时从不同渠道都感觉到风险,到当年12月立场新闻多名高层被捕,众新闻判断传言可信,而在短时间内决定停运。
杨健兴坦言《众新闻》要复活“机会好难”,提到今日的传媒生态不能只靠“新闻价值”决定刊登批评政府言论,以往“报道事实系最好的抗辩”,但今日却可能要等到官方出稿回应,才可以报道事件,回溯来龙去脉,“要考虑好唔好出,点样出”,这些就是“自我审查”。他指如果“新闻自由”可以回到过去百花齐放,就是最好的“香港故事”。
叹《众新闻》要复活好难
杨健兴接受民主党前主席刘慧卿访问,忆述当时《众新闻》停运前后的经历,指当时收到风声言之凿凿:“(2022年)七一回归25周年之前,有啲媒体就自己折咗佢,或者有办法令你哋做唔到落去,𠮶个传闻令好多行家同事心理压力好大,当然触发点系12月尾立场新闻拘捕,跟住即日停运……觉得需要好快作一个讨论、决定、分析。分析都系有风险,前景都唔系太乐观,做新闻嘅空间同过往好唔同,窄咗好多,风险又大嘅话,喺好短时间就做咗个咁嘅决定。”
他指,当时的判断“未必系拉人”,而可能是“针对内容报道”,而《众新闻》的结束令不少从业员要向新闻界“说再见”。不同于以往,社会大事件后入行人数总会飙升,经历反修例后,新闻界离开的人很多,选读新闻系的亦大跌。他形容新闻自由以往可能是“半杯水”,如今“系几滴”,虽然悲观,但只要“人想知道真相,想知道发生咩事……点解发生”,就一定需要记者。
人想知道真相 就一定需要记者
至于《众新闻》有否机会重开?杨说,除非有不同“权力中心”发出正面讯息,又指去年初停运,正是收到不同讯息表示“唔好做住啦”、不同人都说好难准确猜测,亦觉得无谓冒险。他不敢说新闻自由可否回到过去般百花齐放,但今日报道批评政府的声音,都要考虑角度、刊登的方式, 考虑会否被官方视为煽动公众对政府仇恨,形容这些就是自我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