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专访.二|“居住正义”和“置业需求”之间 李家超这样选择

撰文: 黄云娜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李家超接受香港01专访。破天荒提出“政府重夺土地供应主导权”,无疑是李家超上月中旬(10月19日)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的最大亮点;不过,在土地资源有限之下,政府究竟应该如何捍卫基层的“居住正义”,如何满足市民的“置业需求”,如何平衡各方需要?而他又是怎样理解因为土地资源分配失衡导致楼价不合理地过高、使得部份市民产生“被剥削感”及“不公平感”的问题?

特首李家超专访系列五之二

被问及能否理解市民因为资源分配失衡所形成的心理怨气,李家超重申“求同存异”的重要。(罗国辉摄)

政府不会代替市民决定

当土地资源分配失当,社会难免形成“有楼者”和“无楼者”之间的矛盾——“有楼者”希望房屋供应受限、楼价节节上升,“无楼者”希望供应大幅增加、价格平稳回落,而两者都相信“香港楼市永不倒”和“置业等同致富”。那么,在土地供应如此紧拙的情况下,特区政府应该优先确保市民的“置业权”,还是基层的“居住权”?

“你刚才说的一些思想哲学,或者一些道理,我就不去一一分析了,也不去评价是否认同。但我认为,政府有责任尽量帮助那些想置业的人们去置业。”李家超表示,每个人对房屋需求都不一样,包括居住、投资、生意,而关键在于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他的态度很明确,“政府不是要取代市民决定置业与否”,但有责任稳定市场秩序、提供充足供应、提高决策透明,“让市民有选择权,让大家有足够资讯自行判断。”

在土地供应紧拙的情况下,特区政府应该优先确保市民的“置业权”,还是基层的“居住权”?(资料图片)

资本主义也有政府制约

“如果要将所有在基础方面的东西拿走,整个结构可能就会不稳妥,所以我们是‘求改善’、‘要改进’,不是要‘革命’。”说着说着,李家超再次抛出他的“稳中求变”施政理念,指出房屋政策必须符合香港市民的认知和共识。他又提到,尽管香港出了一些问题,但“整体发展很不错......相对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而言,我们的生活水平很不错,当然内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需要处理财富分配,但客观来看DNA是好的。”

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发展很不错”,正正就是目前高楼价的根源,当然这并非香港独有的问题。当政府依靠卖地收入作为重要财政来源,只要楼市畅旺,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整体经济指标自然可观,政府就难免容许一定程度的“资本权力泛化”,也就无可避免需要“牺牲市民居住权益”,导致部分市民产生“被剥削感”及“不公平感”。

“问题总是会出现的,但我们未必需要给出一些负面的标签,反正是要勇于面对问题,去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最重要的,求同存异也是很重要的。”被问及能否理解市民因为资源分配失衡所形成的心理怨气,李家超重申“求同存异”的重要,又指在资本社会当中,个人自然会基于利益驱使而做某些事情。但他也强调,资本主义并不表示不去制约,所以才有政府和法律的存在,从而平衡各方利益。

尽管李家超认同目前楼价很高,但表明政府并不希望楼价出现太大波幅,否则会失去预算。(梁鹏威摄)

以安全系数应对不确定因素

尽管李家超认同目前楼价很高,但表明政府并不希望楼价出现太大波幅,否则会失去预算,而他主张处理问题时要取得一个足以应对不确定因素的安全系数,政策才能稳妥向前推进。“房屋问题如是,我不希望(楼价)有很大波幅,‘断崖式’或者‘穿透屋顶’那样大的波幅,上落我们都不希望,而是稳妥的。稳妥有什么好处呢,大家就会更加有确定性,政府就是有这样的责任。”李家超再次强调政府角色的重要。

李家超所理解的“政府责任”,又会如何体现在较为突破的“产业政策”当中?将会怎样将“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中央强调“香港必须坚持行政主导体制”,能否帮助特区政府明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怎样理解社会对于“资本主义”变与不变的疑虑?会否借鉴中国共产党实践“自我革命”,做好“港人治港”?如何解释“免针纸司法覆核风波”的法律争议?又如何回应对于防疫措施存在“双重标准”的质疑?访问尾声,他一度眼湿湿,究竟所为何事?敬请继续留意香港01报道。

采访:黄云娜
摄影:罗国辉、梁鹏威
拍摄:吴隽、杨秉融、叶思雅、麦超亿、黄俊杰、王浩云、王朝滔
剪接:叶思雅、赵锦添
后期美术:赖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