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自制首置客身份 悭逾1750万辣税 5大“骑呢位”逐一破解
政府为调控楼市,“辣税”撤下无期,买家利用内部转让或“借人头”方式,自制“首置客”身份,避过15%住宅物业印花税,已不是新鲜事。最近一宗,有九龙塘业主将联名物业“甩名”予近亲,回复“首置身”后,再斥资逾1.7亿元买入九肚山洋房,悭税逾1,750万元。
《香港01》记者综合目前市场流传的两大“悭税”大法,即“内部转让”及“借人头”,拆解当中的“骑呢位”,其实涉及不少操作及法律风险。
为压抑“炒风”,政府自2010年11月起,推出多项楼市“辣招”,包括2016年11月将住宅物业印花税税率由原来累进税率,划一至楼价的15%,首置或换楼人士则可豁免。简单举例,准买家本身已有一个物业,若想再买多一个市值600万元的单位,就需付15%税率,即90万元,远高于首置客仅须支付3%的税率,即18万元。
新、旧税款差距巨大,投资者惟有各出奇谋,期望“回复”首置客身份﹙买某一个物业时,手上无任何以个人名义拥有的物业﹚,好让再置业时只需付旧累进税率,以便“悭得就悭”。
借“甩名”、“转名”重回首置客身份
目前市场见得最多的方法,就是透过近亲之间内部转让方式,让业主无须“沽出”原来拥有之单位,即可回复“首置身”。
所谓“内部转让”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甩名”(或称除名),即将联名拥有的单位,改为一人拥有,例如夫妇共同拥有的单位,丈夫“甩名”后由太太独自持有。另一种是“转名”,例如丈夫将个人名义拥有的单位,转给太太个人拥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内部转让只适用于直系亲属,即父母、子女、或配偶,而且必须使用“买卖”方式进行,才可以令受让人即使已拥有多个物业,在“买入”物业时,亦能够享用旧有税率制,而非15%税率。
最新一宗“大刁”是,据《经济日报》报道,九肚山沄沣一幢洋房买家,将本来与家人共同持有九龙塘毕架山一号一个4房大单位,于去年11月8日以5,000万元,以内部转让形式售予另一名业主,成功自制首置身份。该名业主在回复“处子之身”后不足两星期,便以1.74亿元购入沄沣洋房,仅付楼价4.25%的印花税,即约739.7万元,相对于支付楼价15%的印花税及转让成本,“悭税”1,765万元!
其实,借“内部转让”重拾首置客身份已不算新鲜事。据Q房网统计,去年二手注册中,有4,578宗属内部转让,占比高达10.78%,即代表每10宗二手交易,就有1宗属内部转让。不过,“内部转让”手法看似简单,当中“骑呢位”着实不少,容易踩中法律禁区。
“骑呢位”一、转名无限 按揭有限
首先,内部转让容易,但都要留心按揭贷款问题。以“甩名”为例,假设夫妻二人联名拥有一个价值600万元的单位,丈夫将旧有单位“甩名”予太太,而“甩名”印花税按楼价一半,即300万元去计算,妻子只须付4.5万元,助丈夫重拾“首置身”。但利嘉阁按揭代理董事总经理黄咏欣指出,一旦单位仍有按揭“跟身”,经内部转让时亦要重新申请按揭,换言之要为物业重新估值及银行的压力测试。
用上述的例子去看,转让后太太需申请新一份按揭,但如果太太没有工作收入的话,有可能因过不到压力测试而“借唔足”,黄咏欣因而笑言,这种招数只在有钱人的世界中十分常见,“转名最麻烦是有按揭限制,但有钱人可以一笔过买楼。我没有特别去问,但经常听到同事讲,老公完成交易后,(再买)就甩畀太太。”
“骑呢位”二、被转让单位 3年内沽出仍要付SSD
目前,本港税务局并没有完成正式转名手续的期限,因此夫妻签定临约后,律师楼登记到田土厅,物业进入等待业权转移的状态后,丈夫经宣誓,其“首置”身份随即恢复,因此转名的成交日,可以拖得好长,等家人有充分时间处理楼按问题。不过一直不完成转名程序的话,该单位便不能出租,物业不能放卖,而正式转名手续完成前,旧按揭仍然“入丈夫数”,再买的话就要计算承担两项按揭贷款的压力测试。
黄咏欣亦指出,现时很多家庭即使没有再置业的需要,转按时都会将单位转让予直系亲属,“可以空出一个首置名额,将来有多一些弹性。”
顺道一提,即使单位成功“过户”,政府也要重新计算征收额外印花税(SSD)3年的年期限制,“如果单位买了两年后就转让予太太,太太到时要卖楼,就要再等3年先可松绑。”换言之,在这个情景下,被转让的单位被“绑”5年。
“骑呢位”三、成交价过低 恐被列作“事故楼”或“送契楼”
无论是甩名,抑或转名,均须按楼价支付印花税,业主当然想定一个比市价低的“成交价”,以减少税款支出。黄咏欣提醒,若果单位仍有承造按揭,成交价太“低水”的话,业主有机会被银行“踢契”。
她续称,即使单位已供断,如果“成交价”远低于市价,日后想造按揭,随时面对另一风险——银行有机会将单位当作“事故楼”或“送契楼”。她解释︰“一般低约20%,我们都会提醒客人。当然外围市况有问题,好似去年7月楼价高企,到11月时已经回落,这种情况(出现较低估值)是可以理解。但风平浪静时都估到值咁低,银行有理由怀疑是单位是‘事故楼’或‘送契楼’,未必批到按揭。如果被标签为送契楼的话,5年内更不可能申请到按揭。”
“骑呢位”四、“斩件”甩名 或招税局调查
为减少税款支出,市传一种斩件“甩名”方法。以联名物业约值800万元计,其中一方分两次“甩名”,第一次甩200万元,令业权降至25%,之后再“甩”走余下200万元,业权最终归零,而2次转名印花税,每次只需付100元;反之,若果一次过进行的话,就要支付9万元。
律师孙楚雍指出,的确会有业主分批将业权转名,“你可能因为某原因,没有一次过分业权,过了几个月之后先再分那25%,税务局会就个别情况去调查及把关,你要有合理的解释。”
不过他又提醒,税务局有可能就上述两大“奇招”﹙“成交价”过低 及“斩件”甩名 ﹚,怀疑相关人士并非“代表自己行事”。翻查资料,目前印花税署要求有关的购买人或承让人作出法定声明,确认他们在有关交易中属“代表自己行事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而并非在交易中代表其他人行事,以获得有关的买家印花税豁免。
“骑呢位”五、借长者“人头”避税
另外,早前信置(083)旗下新盘观塘新盘凯汇,首日开售时,一名98岁婆婆以约1,900万元购入项目4房单位,同时亦一名92岁伯伯入市。这类“长者级”的买家,同样可以用“首置”身份置业,本身有物业的准买家,大可利用他们的“首置”身份买楼,不过大多长者属退休人士,若果不是“Full Pay”入市,承造按揭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经络按揭转介首席副总裁刘圆圆曾经撰文指,长者申请按揭时,一般限制较多,银行会以75年或80年,减去人龄或楼龄计算可承造按揭的年期,并以较低者为批核结果。她举例说,一位按揭申请者为60岁,而物业楼龄为50年,银行使用“80 减”作最长按揭年期,银行只会以“80减60岁”批出20年的贷款年期,亦意味著,该位98岁婆婆,几可肯定不获银行批出贷款。
至于另一个方法,就是长者联同借贷人一同向银行申请按揭,并由借贷人负责日后供款,黄咏欣称,若要申请高成数按揭,就要由直系亲属担任申请人,甚至变成“联名借款人”;若果只是“朋友”身份,亦可申请按揭,惟获批的成数未必太高;而银行决定是否批出贷款时,会衡量借贷人的财力及经过银行压力测试等程序,与一般程序分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