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一周年︱美国开战共识vs中国战略定力 台海危机绝非和平无望
台湾社会对于前景的茫然不安,往往寄托于抽象简化的政治宣传口号,“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即为一例。随着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届满一周年之际,台湾会否成为“乌克兰第二”的担忧,非但没有消弭,反而越发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台海危机成为更受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地缘政治的客观现实下,“台湾,地表最危险的地方”,不只是一本西方杂志的标题,更不仅仅是危言耸听。
俄乌战事如此拉长,令各界方家感到意外,包括美国著名战略家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台湾译作季辛吉)都为此改变了原先的研判,流露出冲突升级的悲观看法。近期参与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强调俄乌双方经历多次谈判没有善果,是“有些势力”不想让谈判成功、让战争停下来。循此思考线索,背景更为复杂的台海危机,究竟是谁令危机不断升温、无法降温,或可从三重因素加以深思。
美国:“抗中共识”下的战争倾向
第一重因素在于美国。俄乌冲突爆发之初,许多专家研判以美国今日之国力,无法应付乌克兰和台湾两面作战的可能。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世人看到的是美国对乌克兰“关心,但不过去”,除了搅动欧洲大小国的关系,以及透过“曲线援乌”的战术之外,乌克兰以生灵涂炭的巨大代价,替美国在欧洲战线牵制住俄罗斯。美国从而得以空出手来,应对中国这个其心中忧虑帝国衰落的头号敌人,无论将对华关系描绘为“对抗”抑或“竞争”,都难掩其看待中国时的焦虑和躁动。
台湾前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退役海军少将淡志隆曾在台北一场讲座忧心忡忡地提醒,俄乌战争开打之后,美国官方更不遗余力向台湾推销“不对称作战”想法,认为台湾也能做到乌克兰“全民皆兵”,欲把支持乌克兰抗俄的模式套用到台湾,就算台湾不幸失陷,中国得到的只是一个“无完卵的覆巢”。
近一年来美台关系的现实发展,仿佛令淡志隆对美国意图的观察“预言成真”。拜登(Joe Biden)四度宣称军事防卫台湾,美前防长埃斯珀(Mark Esper)亲赴台湾兜售“男女皆兵”的理念,美国官方同时转变对台军售政策,将终止大部分不属于“不对称战力”范畴的对台军售,并将重点转移到聚焦於单一能力,主要仅用于因应中国大陆对台湾发动攻击的“开战日/登陆日”(D-Day)情境。
与此同时,美国政学媒界在“反中”和“抗中”共识的烘托下,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台湾译作裴洛西)执意访台,为台湾带来的是“海峡中线”、“领海领空”等概念消失,以及解放军台海军演成为“新常态”,而打破“一中”框架的《台湾政策法》又在美国国会磨刀霍霍。
华府一众智库和学者,开始研拟以台湾为战场的战争对策,提出“毁台论”等令人怵目惊心的主张。拜登兴冲冲地出席台积电美国新厂上机典礼,不久后又宣布售台10分钟可在海岸埋下1万3,400颗地雷的“火山车载布雷系统”(Volcano anti-tank munition-laying systems),再加上“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今(2023)年初发布的台海兵推报告,既让台湾沦为“废墟”的恐惧想像近在眼前,更折射出美国精英界缩影在“台湾牌”身上的悲观主义与战争倾向。
台湾:“拥抱战争”以保政权利益
第二重因素在于民进党蔡英文政府。俄乌战争爆发之初,民进党及其互联网侧翼们,制作了各种文宣,以台湾有台海天然屏障、又有半导体产业等“护台神山”为由,宣传台湾绝非乌克兰。然而在现实作为上,民进党政府把命运都押在“亲美”一途,不顾一切代价张臂拥抱佩洛西及其后络绎不绝的西方政客访台团,连解放军导弹从台岛上方飞过、解放军战机战舰逼近台岛,也试图靠着“认知作战”、“抗中保台”等空虚口号麻痹台湾社会。
待去(2022)年底九合一选举惨败,蔡英文随后宣布将兵役从四个月延长至一年,让台湾年轻人及其父母从身体上真正感受到“奔向战场”的实际压力,战争烟硝味带来的“终局意识”开始在社会舆论间蔓延开来。台湾陷入了“疑美”和“倚美”两个极端的论争,可望代表民进党出征角逐2024年总统大位的赖清德,一席“不能怀疑美国”的谈话,试图以此压制台湾民间水涨船高的质疑,并得以向美国有所交代,却也体现了民进党政府从“亲美”到“听美”这条“拥抱战争”以保政权利益的路线,恐已踩不住煞车。蔡英文近期放出愿与北京对话之说,更像是一枚混淆视听的烟雾弹。
中国:“战略定力”形塑反制力量
第三重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北京。尽管台湾和西方世界自始都刻意将北京形塑为“俄罗斯帮凶”的形象,然中国始终不介入且站在指向解除危机的立场,与相关国家维持对话的态度;在台湾和乌克兰对比的议题上,亦多次重申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中国最新的表态出自于王毅之口,他表示“在乌克兰问题上,各方强调要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台湾问题上也同样要坚持这一原则,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重大问题上不能搞双重标准。”事实上,俄乌冲突确实改变了既有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政客加大了在台海“拱火”的力道,中国也只能加大被外界冠以“武统”之名的战争准备,以应对中美或两岸在台海擦枪走火的可能风险。
然而,如同台湾学者周阳山近日在解读俄乌战争一周年暴露的深层因素时所说,中国大陆将“战略定力”列为最高位原则,华府会不断运用“台湾问题乌克兰化”来触动中国最敏感的心弦,而北京也会透过其“战略定力”来形塑另外一个反制的力量。
故当美国和台湾方面把“战争”放大到遮蔽一切的地步时,很容易就忽略了北京在台湾问题上至今仍高举“协商谈判”以及“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对于华府仍旧寄望于借由沟通以降低战略误判的概率,对于台北亦主动积极推动恢复交流,加大沟通协商的力度,以期台湾更多的决策精英(国台办主任宋涛的用词是“有识之士”)理解北京追求“和平统一”的承诺和主张。
上述三重因素博弈与拉扯,形成了俄乌战争之后台海危机延烧的基本局面。台湾究竟是不是另一个乌克兰?会否成为“乌克兰第二”?这些至今仍萦绕世人心中的困惑,答案端视各自所处的位置和立场而有所不同。但不难厘清的是,台湾之所以会被与乌克兰相提并论,莫过于内部都有不负责任和一厢情愿的政客,外部又有大国赋予“武器库”、“豪猪”、“刺猬”等等的战争任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是俄罗斯,无论是对美博弈或统一台湾的进程,北京有着自己的脚步和节奏。换言之,台海确实危机四伏,但和平还未到胎死腹中的时刻。
何谓“不对称作战”?
“不对称”是相对的概念,不对称作战就是要以双方的优劣条件,“以我之强击敌之弱”、“隐我之弱避敌之强”,伺机争取战略。并且以天然环境优势,发展敌方难以反制的战术与战技,充分发挥现有武器装备性能,达到“以小搏大”的积极意义。
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如何表述乌克兰问题与台湾问题?
王毅在安全会议后回应台湾问题时表示,要维护台海和平就必须坚决反对“台独”,必须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乌克兰问题上,各方强调要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台湾问题上也同样要坚持这一原则,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重大问题上不能搞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