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紧扼16海上咽喉 重返太平洋力抑中国?
过去一世纪,美国大兴海事寻求海上控制,数十年紧扼全球16条海上要道、多条石油咽喉,确保战时能封锁他国海上航运和海军力量。踏入21世纪,中国海军迅猛发展,加上中资在全球各地进行大量投资港口建设,面对崛起的中国,美国要捍卫海上覇权,紧扼这16条海道也许也不足以安心,加大在印太地区的存在及影响力。
此为中美水道之争(一)
美国于上世纪初打造巴拿马运河,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之一,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船只来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时间,使船只能够避开遥远而危险的合恩角(Cape Horn)——麦哲伦海峡(Strait of Magellan)和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使世界各地的海上咽喉要道发生演变。
一战后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的美国,在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等“海权论”支持者大力主张下,大力扩展海军、海外贸易路线,以美国为中心出发,首要是控制加勒比海及南美海域,由近及远的扩大对海上咽喉的掌控,而这个战略在往后数十年一直持续。
列根时代的16咽喉
到80年代列根政府时期,美国政府明言要控制16条海上咽喉。《纽约时报》1986年2月报道指,列根宣布了全球16个海上咽喉(geographical ''choke points'')。根据当时国防部官员透露,列根所指的16个海上咽喉在海军刊物上列明,包括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佛罗里达州与古巴之间的佛罗里达海峡(Straits of Florida)、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麦哲伦海峡(Straits of Magellan);格陵兰、冰岛、冰岛、英国之间的GIUK海峡、阿拉斯加湾(Gulf of Alaska)的北航线;通往波罗的海的斯卡格拉克海峡(Skagerrak)及卡特加特海峡(Kattegat)、直布罗陀海峡(Strait of Gibraltar);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从阿拉伯海通往红海的曼德海峡(Bab al-Mandab Strait)、好望角航线(Cape of Good Hope)。至于亚太地区,则包括星马旁的马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a)、印尼附近的巽他海峡(Sunda Strait)与望加锡海峡(Makassar Strait),以及朝鲜海峡(Korean Strait)。
以区域划分,美国竭力控制的16条海道中,大西洋有7条、印度洋有2条、地中海有2条,而涉及中国周边地区的有5条。而且全球有7条主要的石油咽喉通道,过去几十年是美军扼守的重中之重,包括: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丹麦海峡(Denmark Strait)、曼德海峡、由达达尼尔(Dardanelles)及博斯普鲁斯(Bosphorus)组成的土耳其海峡(Turkish Straits)及巴拿马运河。一旦美国封锁这些海上咽喉,在能源或资源上不是自给自足的国家便会受到极大威胁,由此成为美国一大地缘政治手段。
在过去一个世纪,在海外设立军事基地并驻军已成了美国外交及国防政策的基石,自二战以后,全球基地数目更是曾达5,000多个。如今,美国拥有的海外军事基地比起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都要多。据估计,美军750个基地分布在全球至少80个国家,占世界海外军事基地总数的75%至85%。而由于国防部并没公开完整数据,真实数目或许更多。
随着美国政治体系内部的反华共识越渐强化,许多美国政客认为华府的海外基地战略比起任何时候都重要。从美国这些海外基地的位置分布,就可见布局是为达到及时控制这些海上咽喉的目的,随着时代的演变,也反映美国对于地缘政治、各个“咽喉”的重视程度。
东亚军事部署
如今,日本是拥有最多活跃美国海外基地的国家,数目达120个,其次为德国(119个)及韩国(73个),排第四的是关岛(54个)。韩国亦拥有全美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汉弗莱斯营(Camp Humphreys),位于首都首尔以南约65公里处。而美国派驻日、韩两的军员数目分别为53,700及26,400,共占美国海外驻军总数(80,100人)近一半,贯彻拜登上台以来“印太战略”的军事部署。
至于中东地区,波斯湾国家作为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三大“石油咽喉通道”的所在地,美国在多国设立军事基地,包括巴林设有12个、沙特阿拉伯与科威特分别有10个;阿曼、阿联酋、埃及、卡塔尔等“伊朗对岸”国家基本上都有美军基地。
美国通过军事力量在这些关键海域部署军事基地及舰艇,比如在日本、韩国及关岛的基地部署舰艇、军机及导弹系统。而在欧洲地区则主要在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Naples)及德国波罗的海沿海城巿基尔(Kiel)。
除了海外驻军及自身的海军实力,美国在全球范畴巡航及自由行动,包括在远离美国本土的南海、波斯湾等进行巡航任务;美国也透过军事联盟及合作机制,包括北约,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进行联合军演及情报分享,加强对海上咽喉的控制。
过去10年,中国海上力量一直壮大,中国海军现代化速度超过美国预期,纵使两军实力仍有明显差距,但美西方一直试图把解放军海上实力、各地中资港口建设标榜成“中国威胁”。中国于2017年东非吉布提(Djibouti)建立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海外军事基地,作用也只是后勤保障,而非作战设施;后外界一直盛传中国会在所罗门群岛建立第二个基地,然而,所罗门群岛及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皆接连否认。
去年中,美国传媒报道指中国援助柬埔寨的云壤海军基地(Ream Naval Base)升级改造项目,当中,中国正在柬埔寨秘密建造一个专供中国军队使用的海军设施,将是中国在海外建设的第二个海外前哨据点。柬埔寨驻美国大使馆当时反驳相关报道毫无根据,强调柬方不允许境内有外国基地或外国驻军。今年甚至有美国智库分析,中国可能有八处候选基地,然而这些都没实质证据。
尽管中国在世界各地大力投资兴建港口,但并不如美国般在海外大肆建立军事基地的做法,例如,在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地的港口,都是商业运作较多,而中国船舰都可以在这些港口补给基本物资和水源,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性质可谓完全不同——后者既有驻军,亦有配备弹药及为船舰进行维修的能力。
无可否认,列根政府时期所列出的16条海上咽喉,时隔30多年仍然极具地缘政治重要性,面对强大而迅速崛起的中国,控制海权甚至可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离不开的就是南海及台海。南海作为一个海域,比起控制海峡咽喉的难度高很多,也是美国部署多年想要控制的。今年4月菲律宾公布为美军新增四个基地的使用权,其中一座基地在邻近南海的巴拉巴克岛,另一座在卡加延省的基地距离台湾仅400公里。
随着台海局势更加紧张,美国多年提倡以“岛链战略”牵制中俄,如今亦回到这个战略之上。4月底,拜登与韩国总统尹锡悦在华府达成协议,首次同意开放美国核潜艇部署在韩国,也是1983年以来的第一次。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洋策略教授James R. Holmes对BBC中文表示,现在美军部署的情况类似于冷战初期的态势。
如今,拉拢“岛链盟国”必然是美国海上战略现阶段的重中之重,除了日、韩、菲、台,一众太平洋岛国对美国而言亦非常重要。拜登本周与18个太平洋国家召开第二次峰会。预计在这次为期三天的会议上,美国将会宣会与两个太平洋岛国——库克群岛及纽埃岛建立外交关系,并增拨款项为当地建设基建,包括建设海底光纤电缆及对抗极端天气。但这些重大承诺能否付诸实行仍是未知。
去年,拜登与太平洋岛国召开第一次峰会时,扬言要助岛国对抗中国的“经济胁迫”。本来原定于今年5月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召开第二次峰会,但拜登当时却因处理美国政府的债务上限问题而缺席。
如今,这些南太平洋国家对美国态度各有不一,是此出席会议的18国代表也并非全部领袖级别,与北京友好的所罗门群岛及瓦努阿图,其总理皆没出席,“重返太平洋”成效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