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人类从神学阶段、形上学阶段,来到实证阶段
说到实证主义(positivism),或许我们首先会想到逻辑实证论(logical positivism),但实证主义是由更早的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除此以外,孔德亦是社会学、现代科学哲学之父。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大学时入读巴黎综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接受了全欧洲最优秀的科学教育,从而建立他对于科学与科学方法的知识与倾向。毕业后孔德担当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Henri de Saint-Simon)的助手达七年之久,这影响到孔德的政治思想。
孔德写作非常有计划,可是他宣布的计划很多到他去世仍未完成。可幸的是,因在大学教学的关系,孔德在十二年间陆续出版他的巨著《实证哲学教程》(Courses of Positive Philosophy),为他庞大的体系奠基。
英国的约翰・弥尔(John Stuart Mill)在读过孔德的早期作品,非常欣赏,主动写信给孔德,想要结交这位思想盟友。后来两人渐行渐远,当孔德发表他的后期著作《实证政治体系》(System of Positive Polity)后,弥尔称《教程》的作者是“好孔德”,《体系》的作者是“坏孔德”。然而纵使孔德的后期思想备受批评,弥尔却能把握当中的价值。
孔德的人类三阶段
孔德实证哲学中最为人所知的理论,是三阶段定律(the law of the three stages),他认为人类在发展之中会经历三个连续的阶段:神学阶段、形上学阶段与实证阶段。
神学阶段是人类的必要起始点,又可以再分为拜物教、多神教与一神教的次阶段。人类倾向要找寻现象的第一与最终原因,面对世界中的异常情况(例如天灾、疾病),就以人格化的超自然行动者(拜物教是树、石头或爆发的火山等事物;多神教是众神;一神教是上帝)的介入来解释。
神学之后的形上学阶段是处于中间的过渡阶段,孔德的“形上学”并不专指古老的哲学分科,而是指将前一阶段的超自动行动者,简单地换作抽象非人格化力量的思想。
到了最后的实证阶段(亦称科学阶段),人类终于放弃追寻现象的原因,而只限制自己只探究支配现象的法则;人们不再追求绝对的概念,而只追求相对的。探究相对性的现象法则的方法,是透过观察、实验与比较的科学方法(the scientific method),以寻找现象的因果关系。孔德认为,发展出科学态度与方法的实证阶段,是人类最高级的阶段。
对于科学的分类法
实证哲学的第二条定律,是众科学的分类法定律(the law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ciences)。在《教程》中,孔德按以下顺序排列出六种科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并为每一种科学都阐述一套哲学。
在这排列之中,从数学到社会学,首先是一种从最普遍到最特定、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排列:数学最普遍、简单,社会学最特定、复杂。同时,这排列亦有其历史的向度,天文学需要数学才成立,化学则要建基在物理学之上。简而之,分类法中较后的科学以较前的科学为基础,是一种依赖的关系,然而孔德反对化约/还原主义(reductionism),他并不认为较后的科学是较前的结果。
那么这六种科学的依赖关系是怎样的?于此孔德非常著重学说(doctrine)与方法(method)之间的区分,科学的学说会变(进步),然而一门科学的价值在于它的方法,天文学的方法是观察,物理学的方法是实验,生物学的方法是比较。作为最基础科学的数学有著自己的学说与发展,但作为方法,它是其他科学用作发现新解释的工具。
“社会学”之始祖
在孔德的分类法之中,末端的社会学或许会显得有点突兀,因按照我们现今的理解,前五者都是自然科学,而社会学是人文科学。在已经存在的五门科学之后,孔德想要再提出一门“社会的物理学”(social physics)。社会学并不只是对于人类社会的科学,它同时亦是研究科学与知识之发展的科学。
在孔德的时代,社会现象被认为过于复杂,因而不可能可以有科学。自古希腊哲学起,即区分了自然科学与道德科学,前者有严谨的方法研究,后者没有,而两者是无法调和的。孔德认为社会学正好解决了这个二分的问题。孔德更指社会科学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转捩点:过往人类努力建立从世界到人的客观方法,这工作已经达到目的,现在它要倒转过来,采取一种主观的方法,研究从人到世界的种种法则。
孔德希望透过以上的分类法,统一与协调了实证知识的所有部分,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同时,凭借这种对于科学本身的后设理论,孔德亦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位科学哲学家。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