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效应 Whole Foods牛油果减价逾30% 如何左右环球央行决策
美国连锁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成为网上零售商亚马逊旗下公司的首天(28日),Whole Foods大批货品减价吸客,希望借此扭转颓势。此举引起市场上极大回响,不少媒体直击超市内减价货品种类,有网民则在Twitter发表“扫货”感受,有人形容出售有机食物的Whole Foods货品价格向来偏高,减价令消费者心情愉快。
▲有网民指当知道更多人能负担得起在Whole Foods消费,不少家庭主妇抓狂,暗示在Whole Foods购物有一种“贵族形象”。
根据美媒报道,不同产品减价幅度也有不同,即使牛油果也有好几个“层次”,如根据《纽约时报》于纽约一间Whole Foods分店观察,一袋4个的Calavo品牌Hass品种有机牛油果,并未有减价,每袋维持6.99美元(约55港元)。CNN就指,在同一分店中,同一品种但不同品牌、于加州种植的有机牛油果,单个买却较上周便宜,由每个2.99美元(约23港元),减至每个1.99美元(约16港元),减约33%。至于彭博社列出曼克顿分店的价格,上周一个有机牛油果价值2.79美元(约22港元),周一减至每个1.99美元(约16港元)。
各种货品中,减幅最大的是富士苹果的价钱,由每磅3.49美元(约27港元),减至1.99美元(约23港元)。
高档有机食品超市禁不起竞争
Whole Foods是美国有机食品超级市场的先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当时有机食品还未像现在受欢迎。随着现代人愈来愈讲求健康生活,Whole Foods也吸引愈来愈多顾客,甚至Whole Foods货品价格较高,消费者也心甘情愿付钱。根据美国有机贸易协会(Organic Trade Association)数据,2005年至2015年之间该零售商的销售额由138亿美元,增至433亿美元。
所谓“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当有机食物开始受欢迎后,其他连锁超市包括Kroger及沃尔玛等亦加入战场,开始出售有机食品。对比其他超市,Whole Foods出售的货品种类有限,顾客购物后还要到其他商店购买所需,令竞争力大减,一直未能扩大市占率。这也是为甚么今年2月,Whole Foods终于公布十年来最差业绩,指同店销售连续6个季度下跌,同时关闭9间分店。
亚马逊收购后 大劈价不惜工本
这也是亚马逊出手收购的前因。亚马逊上周已表明收购完成后会以惯用的招数,大手减价吸客,消息公布后更令Kroger及沃尔玛等6间大型食品零售商股价一度大跌。周一(28日)Whole Foods货品减价幅度最多达43%,更预告全球各地分店将会有更多货品减价,而且不是暂时性策略。
过往Whole Foods被戏称为Whole Paycheck,意指消费者全份人工才够在Whole Foods购物,亚马逊此举的确打破了Whole Foods“高档次”、“贵价货”的形象。不过此举未根本解决Whole Foods货品种类有限的问题,而且亚马逊减价一招不止伤到竞争对手,同时可能也伤到美国经济。
科技发展限制加价空间
美国失业率持续下跌,7月失业率仅4.3%,理论上有助通胀,但当地7月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仅增0.1个百份点,至年率1.7%,始终未能达到联储局2%的目标;食物价格增0.2%。储局7月会议纪录解释有关情况:“环球经济发展,加上科技发展带动创新商业模式,令定价能加有限制。”
这就是所谓的“颠覆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y),即透过科技创新,以低价针对特殊消费族群提供产品或服务;这能扩大和开发新市场,相反亦有可能破坏与现有市场之间的联系。Whole Foods虽然主力出售食物,但亚马逊零售业务广泛、影响消费者的衣、食、住、行,针对亚马逊这种高科技零售商,对美国核心通胀可谓举足轻重。
技术字眼或许令人难以明白眼前状况,简单来说就是科技改变了消费者购物程序及体验,增加了竞争。芝加哥联储银行行长Charles Evans本月初便曾指:“人们利用新科技,竞争来自出乎意料的地方,可能不是最接近你的竞争对手,而是其他人,这会令毛利下跌,令价格在一段时间内受压。”
这种状况不是美国独有,上月《华尔街日报》引述当地消息指,日本央行官员将物价难以上升,归咎于多种原因,其中包括电子商务。电子零售商如亚马逊等在日本兴起,当地零售商保住市场占有率而减价,令国内的通胀率欠缺增长动力。当地最新公布7月核心通胀率仅增0.4%,远远未符合目标的2%。这个问题同样也令欧洲央行“头痕”。
通胀将影响联储局加息的决定,联储局主席耶伦上月表示,今年内将缩减资产负债表,相信美国经济状况可接受联储局再加息一次,但她同时强调,通胀对经济状况的反应是一大不确定因素,指储局会密切关注通胀进展。市场估计联储局准备9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并在12月前也不会考虑加息。
当美国人为Whole Foods减价喝采之际,联储局内的人却可能哭笑不得。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