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01山记】“麦径40”第三回登鸡公山 考察行山径冲蚀实况
爱好行山远足的朋友,有没有留意脚下的行山径?麦理浩径第3段没有石屎马路,全程山路,是冲蚀最严重的一段,尤其落画眉山及登鸡公山的路。今月“麦径40”第3回的活动上,在导师Antipas的带领下,记者与“01SOLar”的Kylie、Avis及马拉松好手杨锦鸿(金毛)等参加者,一起行麦径第3段,顺道考察行山径,了解路面冲蚀的原因以及渔护署的山径复修工作。
《01山记》是记者上山工作后,以第一身写下旅程上的所见所闻。
不同的运动需要不同的设施,例如踢足球要足球场,而行山这项运动就需要行山径。行山径有不同类型,以麦理浩径为例,首段以马路为主,方便政府车辆出入万宜水库;第2段大部分是石屎村路,方便大浪西湾、咸田湾及赤径的村民出入。
至于第3段由北潭坳起步上山,登牛耳石山落嶂上,再经画眉山、雷打石山的山腰,登鸡公山,最后落水浪窝;全程约9公里的路,绝大部分都是由泥石砌成的山路,保留原始的风味。“野外动向Hong Kong Discovery”导师Antipas认为这段路适合向参加者介绍行山径的保育。
相比对上两次活动要在雨中举行,上周末“麦径40”第3回的天气不错。在阴凉的天气下,一行廿多人在早上由北潭坳凉亭出发。麦径第3段一开始便要急上牛耳石山,我们一而再提醒参加者多休息,慢慢行,因为这段上得太急的话很易“爆偈”。
落嶂上有少部分山径被冲蚀
完成吃力的楼梯上山,麦径在牛耳石山近顶绕过,之后平缓向下,往午饭地点嶂上走前。前往嶂上的路上,开始见到山路被冲蚀的迹象,有点难行。在原路变得难行之下,行山人士就不得不在旁边开新路,结果新旧路之间的三角植被愈来愈少,路面愈行愈阔。不过,相比之后所见的,这个位置的冲蚀情况还是“小巫见大巫”。
经过嶂上营地,远望草丛后的草地及许林士多,彷如山中桃花园。牛只在草地上悠闲地活动,三五成群,有大有小。那天上山的人不多,许林士多没有其他客人。大家吃完即食面及豆腐花后,准备出发之际,突然天降大雨,草地上的牛群也赶到树下避雨。
管理水流保育山径
幸好,只是一场过云雨,停雨后天色放晴,阳光驱散灰云,照射大地,一行人继续上路。行至画眉山,开始见到冲蚀严重的行山径,路面凹陷,形成一道弯曲的冲沟。Antipas停下来讲解,表示保育山径最重要的是管理水流。下雨的时候,雨水会沿行山径往下流,高速的水流带走沙泥,形成凹陷的冲沟。长此下去,冲沟会愈来愈深及阔,山路就会愈来愈难行。
原本行山径出现冲沟成V型,变不好行,行山人士自然会愈行愈边,踩植被上落,渐渐地植被枯死,露出树根,水土流失加剧,路面变阔。整条路岩石嶙峋,不但难行,而且可能有危险,故此渔护署在部分路段加设楼级,一来方便行山人士上落,二来避免情况恶化,令行山径再向两边扩阔。
鸡公山山径冲蚀最严重
上鸡公山的路也是冲蚀严重,有段地势陡峭,原路是以“之”字路线缓缓地上山,但有人开捷径,直接上去。新开的捷径的确比原路短,但路斜难保养,水土流失会更快,而捷径与原路之间的三角植被则会愈来愈少,长此下去整个位置会变成光颓颓。
Antipas表示香港山路多,单靠渔护署工友维修,实在应接不暇,所以近年渔护署会联同环保团体,招募市民参加维修山径工作坊,希望透过义工增加维修山路的人手,并宣扬保育山径的讯息。
上鸡公山时,Antipas停下来,介绍一段由义工帮忙维修的山径,解释维修山径的原理。他表示最重要处理水流,在获渔护署认可的导师指导引下,义工利用附近的石块砌楼级,每级高度相距不能太大,除了令人行得舒服外,还能缓阻水流的速度;同时,在适当位置建设排水坑,将水流引离山径,避免山径被水流冲蚀。
Facebook专页Hikipedia 山上。山下的Kylie及Avis一路上听Antipas讲解,见到愈近鸡公山顶,山路的冲蚀就愈严重。好不容易,登上399米高的鸡公山,众人纷纷与路牌打卡。6大马拉松Sub-3跑手金毛终于按捺不住,要在旅程尾声爆发速度,与众人道别后,就快步下山;见到他左弹右弹,一会儿便消失在众人眼前。
离开鸡公山顶后,基本上全程落山,部分路段都有水土流失的情况。行到落水浪窝时,是下午3时,一行人花了5小时走毕全程。
“麦径40”6月8日行第4段
今月的终点,即是下月的起点,由《01体育》及“野外动向Hong Kong Discovery”合办“麦40”行山计划的第4回,将会在6月8日举行,由水浪窝出发行麦径第4段,至基维尔营。由于基维尔营没有公共交通离开,所以下回的路线会继续沿麦径第5段行,至沙田坳结束落慈云山。
活动详情及报名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