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理浩径通走4】冠军杨振德终点等8小时 只为妻子冲线后添衣
或者这是麦理浩径上第一个浪漫故事。
40年前的首届“麦理浩径通走”进入最后阶段,得悉丈夫杨振德在前努力,梁笑凤就算缺水缺粮以至脚肿,也坚持下去,夫唱妇随。至于杨振德完赛后,也不忘仍在路上的太太,赶落屯门市中心购买保暖衣,迎接妻子冲线。
今年是麦理浩径启用40周年,《01体育》将会以一系列的报道及活动,去追寻这条全港最长行山径的故事,让市民了解麦径的风光与历史,回顾在这条100公里山径上发生过人和事。
上一集回顾:【麦理浩径通走3】大埔道汉堡包先到先得 梁笑凤靠拖鞋上大帽山
1979年12月9日下午,首届“麦理浩径通走”进入尾声,新的纪录即将诞生。
杨振德、李从发、罗永恒及李炳龙花15小时由北潭涌行到大帽山顶,之后再无高山险峰。接受《南华早报》记者访问后,他们飞奔下山,很快就经过了第6个检查站荃锦公路,踏上麦径第9段,经过田夫仔,进入第10段,全速向屯门跑去,势破英军22小时25分的纪录。
杨振德加速突围首先冲线
恒行之友领队温坤华本身是突击小组一员,后来逐渐被杨振德等人抛开。他说:“快到屯门,有几公里路可以跑,在那4个人当中,杨振德想再快一点,就跑了过去,18小时多就跑到去,其余3个就慢慢追。”
杨振德完全没有吃力的表现,奔向终点,以18小时28分首先完成,一下子将纪录推前近4小时。罗永恒、李炳龙及李从发慢半小时,齐以18小时59分完成。《野外》杂志报道称,他们余力尚多,最后都是一个个奔跑回来。
温坤华有份打破英军纪录
温坤华则以21小时18分行完100公里的麦径,成为11名打破英军纪录的参加者之一。“终点在屯门何福堂,那时真的没有100公里的赛事,外界有人认为我们这班人是摧残自己的生命。终点没有很多人欢迎,只有大会的十几个人等我们。”被问到当年行完100公里累不累,温坤华笑言:“不觉辛苦,体力充沛,精神又好。”
温坤华表示他们这班本地行友虽然之前未挑战过100公里,但当年每个周末行几十公里都是闲事,所以信心十足,觉得全走麦径并非难事。他说:“之前未行过100公里,但都行过五十几六十公里。那时个个星期都长途行山,动辄都四十几公里,早上八点行到夜晚八点几,中间可能只休息一个钟,而且人人都行得快的时候,你就不敢慢。”
除了行山,友谊才是重要。
慢队午夜抵达终点
完赛的健儿逐一离开,赶紧回家眠一眠,但冠军杨振德仍在屯门的终点,等待太太梁笑凤冲线。天色渐暗,与梁笑凤同处于尾队的简志昂难忘那段仿佛永不走完的路:“约下午6时许,最慢的十多人一起由荃锦公路步入漫长的第9段及第10段。已经过廿多小时不停行走,各人已非常疲倦,而这两段又好像永远走不完,真有长夜漫漫入路深之感。”
晚上10时多,麦径通走全程总领队陈志安带大队抵达屯门,以25小16分完成,再过多个半小时,梁笑凤及简志昂等尾队成员也行毕,时间为26小时49分。当他们到达时,已是午夜。梁笑凤说:“那时终点只得主办单位几个人,记者都走光了,因为太夜。”
除了工作人员,还有杨振德在等她,梁笑凤很记得丈夫的窝心之举,她:“他是第一个到终点。(有没有等你?)有呀!有呀!因为天气几冻,他特地走去屯门买件衫给我,他知道我只得一件风褛,之后就等我回来。”
梁笑凤怀孕下完成100公里
她笑言:“他(杨振德)18个钟行完,我就廿几个钟,所以够时间买完再回来等我。”《野外》杂志也刊登了一张两夫妇在终点的合照,附上图片说明:“伉俪情深,杨振德在终点苦候爱妻梁笑凤八小时又廿一分。”
梁笑凤后来发现,她并非一个人行毕全程,原来那时已经怀有小生命。她回忆:“麦径通走那几天其实是经期,如果(月经)来了,会不会很麻烦?但去到比赛出发那天,还未到,我就去参加了。其实那时候,原来我已经怀孕,应该怀孕了个多月。比赛的时候未知道,完赛后验身才发现。”
35人完成麦理浩径通走
最后,在超过500名参加者中,只有35人完成100公里的麦理浩径,其中有11人打破英军纪录。值得一提的是,能够行完全程的女将只有两人,据《野外》记载,杨文娟击败50多名女将,是最快到终点的女参加者,梁笑凤也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抵达。
麦径通走主办单位在1980年1月10日举行联欢聚餐晚会,向35名完成者颁发纪念证书及银盾。陈志安表示:“第一及最尾的奖品都是一样,有个盾牌,因为我们本身不是比赛。”
“那是我第一次行100公里的路,我是胆粗粗的,其实这班人全部都是胆粗粗。”现在79岁满头白发的陈志安再看当年的完赛名单,一个个旧友的名字出现眼前,他说:“杨振德,当年玩惯跑步,我就没有玩跑步,只是行山,我到1980年才开始跑步。”当他望到第二个的名字“罗永恒”时,感叹:“第二这个就自杀了,很年轻就自杀,情绪的问题真的很难以预料。”
陈志安续说:“李炳龙还在,移民了去新西兰,间中会回来。”当他望到“罗启义”的名字时,就说得最生龙活虎,“最猛人是这个,现在还有一起行山!罗启义,他还上过珠峰,现在都有在奇莱山友帮手!”
麦径通走只办两届
《野外》杂志在1980年还举行了第2届麦径通走,陈志安记得参加人数就少得多了,相信很多人都在首届吓倒,不敢妄然挑战100公里的麦径,“第二年完成的也是差不多人数,都是我们这班行惯山的人才行得完。”不过,这个由《野外》主办的活动只有两届,陈志安解释:“为何没有第三年?《野外》梁生(创办人梁煦华)在政府部门工作,没有时间,就没有再举办。不过,就有另外一班人搞,1981年就由香港山友育乐协会举办,我就跑第一。他们搞了几年,就到香港旅行界联会搞。”
其后,毅行者开放予公众参赛,逐渐普及,成为麦径上最著名的山赛。发展至今,香港每年山赛没有一百也有几十个,不少都途经麦径。
在秋冬季的每个周末,麦径之上,总有身穿劲装的健儿在比赛或训练,他们认识毅行者、逆走100、香港100、TNF100以至四径全走,但多少人听过麦径通走?
麦径通走这项麦径史上首个山赛,仿佛只是老一辈行山客口耳相传的故事,在40载的年月中逐渐被遗忘……
后记:昔日战友聚首参加毅行者
对于当年的完成者而言,他们毕生都不会忘记,而且还想间中回味当年的感觉。陈志安说:“听闻有人计划趁40周年组队参加毅行者,由我主持开步礼,他们的构思是这样。难得过了40年还有人行得!”
真的是十分巧合,采访前全不知情,今次访问的另外3位前辈温坤华、梁笑凤及简志昂刚巧打算组队参加毅行者。温坤华说:“有一两个是时常联络,现在还有一起玩,当然有些就已经没有玩,再找到个已经移民了的简生,他说今年11月回来香港一起参加。大家都说没有问题,最紧要时间松一点。”
温坤华笑言:“很多都一把年纪,都做得别人阿爷了,如果有什么意外,真的担当不起!”梁笑凤则说:“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最紧要4个人一起完成。除了行山,友谊才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