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伤健共融】谭宝鸿左脚截肢不弃行山 走遍香港四大山径
谭宝鸿6年前感染食肉菌,左脚截肢,换上义肢后,他没有放弃行山,不断独个儿训练,操练体能,最终走遍香港四大山径。
坚持行山,除了因为热爱,谭宝鸿还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有件事,我可以靠自己做得到。”谭宝鸿在12月17日凌晨参加01体育与Lowe Alpine合办的“LOVE is on the way伤健共融山系夜行”,由川龙起步,登上大帽山,观看日出。
Lowe Alpine Silvermark与《01体育》在12月17日凌晨合办“LOVE is on the way伤健共融山系夜行”,邀请了5名伤残人士与15名健全人士,一同在夜色中踏上山径,登上香港最高峰大帽山,观看日出。行上高957米的大帽山,对于手脚健全的人来说,也不是轻易的事,何况是伤残人士。不过,左脚截肢的谭宝鸿说:“我觉得路程难度不高,我喜欢挑战性。”
因染食肉菌左脚截肢
谭宝鸿6年前感染食肉菌,左脚截肢,之后换上义肢,但他肤色黝黑,身形精干,平时做惯户外运动,普通山径绝对难不到他。是次旅程由约300米高的川龙起步,沿扶轮公园自然教育径上山,至扶轮公园大休,最后逆走麦理浩径第8段,登至大帽山近900米高的地方观看日出,后沿马路下山回程。
这次路程不算长,但要攀登约600米。谭宝鸿起步时开出一对行山杖,使用时相当熟练,到最后攻顶的一段马路,他可说是健步如飞,是第一批行到今次旅程最高点的参加者之一。谭宝鸿表示,他不是第一次行上大帽山,他已经走遍香港的四大山径(麦理浩径、卫奕信径、港岛径及凤凰径)。
由经历截肢巨变,到走过四大山径,当中肯定有刻苦的训练。谭宝鸿说:“没有人教我训练的,出事之后,没有朋友帮我,什么都靠自己。我要想办法回复自己的体力。我摆3公斤负重入背嚢,不停在街上行,或者行楼梯行上40层楼,再行落去。”问到为何要背3公斤,他解释:“行山一定要带两升水,即系两公斤,再加上其他装备,你要习惯背3公斤才能行到山。”
谭宝鸿续说:“我住上水,最初就沿住梧桐河行,一开始行两个钟,慢慢加上去,当我行到4个钟之后,就上山行港岛径。”由最近市区的港岛径开始,谭宝鸿就一步步行完4大山径。
“证明有件事,我可以靠自己做得到”
讲到行山的意义,他说:“证明有件事,我可以靠自己做得到。”他还表示:“因食肉菌而要截肢,被人话我残废,我要证明到有件事,我可以跟正常人一样。只有一件事我最有兴趣,就是行山,而且行山靠自己一个就做得到。”
谭宝鸿经常一个人行山,有时在山上,迎面遇上的陌生山友也会担心他。谭宝鸿表示,有次独个儿连走卫奕信径第8及第9段,由大埔的太和出发,经九龙坑山,再上八仙岭,到南涌落山,全程十多公里;当他行完一半,准备上屏风山及黄岭时,有路过的渔护署职员担心他,而他就告诉职员自己行惯山,这是挑战自己。
虽然谭宝鸿勤加锻炼,脚力可能比不少健全人士还要好,但他表示现在行山步速较慢,所以他平常行山一定尽早出发,希望在日落前下山。除了善用行山杖外,谭宝鸿用上义肢后,行山都有些小技巧,令自己更舒服。因为他的左脚义肢足踝不能屈曲,所以行山路时,他会选择一些左边低而右边高的路,好让左脚行得舒服。
难行蚺蛇尖碎石路
尽管有毅力去训练,也有经验累积而来的技巧,但有时谭宝鸿亦不得不向大自然低头。他表示装上义肢后,行不到崎岖的碎石路,“蚺蛇尖多碎石路,路很滑,我就行不到了”。他还表示,行山都跌过很多次,最惊险的一次是行针山跌倒,幸好附近有草有石扶住。
除了行山外,谭宝鸿积极参与其他户外活动,例如攀石及单车。他表示,间中会跟视障人士及义工踏单车,由沙田踩往大埔。失去左脚后,他最初要学过踩单车,重新找回平衡的感觉。他还玩过滑翔伞,之后打算去玩风帆。他表示截肢前埋首工作,如今可以好好享受大自然及各项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