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毕业大军“卷”到香港 申请港校硕士争崩头:像等被捞起的鱼
近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规模屡创历史新高,加上经济大环境不佳,诸如“最难毕业季”、“内卷”等现象屡在内地被提起,令不少刚毕业的年轻人纷纷寻求常规之外的去路,其中选择留学深造的例子不在少数,香港便是其中一个热门之选,从而出现“港校热”。
然而,随着庞大的毕业大军“卷”到香港,今年度到香港的赛道也变得格外拥挤,竞争激烈程度超出预期,有内地生更以“像等待被捞起的鱼”来形容自身状态。
据陆媒《澎湃新闻》报道,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其中,考研人数为474万,约占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四成。对许多内地生而言,由于有着与外国教育模式相近、大学世界排名高、学费价效比高、时间成本低、离内地距离近等诸多因素,加上有着往年的申请资料参照,申请港校遂成为“上岸”的一大好选择,学历背景较好的申请者甚至视之为“保底”选项。然而,今年的情况悄然转变。
就读于北京某211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鲁芸便是其中一员,在参考了往年申请资料并咨询过前辈后,条件较好的她原本胜券在握,信心满满地把香港高校作为保底选项,申请了港大的全球管理专业,中大的公共政策专业、全球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大的公共管理专业。但如今距离申请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她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每次开启邮箱只有望不到头的沉默。鲁芸开始陷入焦虑,不但日花两三个小时在社交平台上看相关讯息,甚至半夜睡不着也会忍不住点开邮箱。可冰冷的现实仍摆在眼前。
西北某211高校商科学生方鹿的情况也类似,仅仅是一年前,其所在的学院也有师兄姐被中大录取,专业也和她所申请的一样,申请的时间也差不多。然而,即使自己的成绩甚至要更加好,但申了十多个专业后,她非但未收到录取通知,甚至连面试的邮件都没收到,这对原本考完取消了四次的雅思考试后就以为终于可以不用再焦虑的她而言,犹如是一盘冷水照头淋。
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半个月时间,方鹿所在的关于留学申请的微信群组,就从100多人变成了400多人,当中可见很多来自顶尖985高校的学生也在就港校竞争,让方鹿更加感到无望。
而雪上加霜的是,赛道愈发拥挤下,学费也水涨船高。报道指,港大经管学院开设的7个硕士专业,2023/24年的学费均有所上调,比2022年上涨了3万至6万港元不等,其中金融学和金融科技这两大专业学费涨至46.2万港元。不过,对于鲁芸、方鹿她们而言,即使饱受心理“折磨”,也总比直接就业好,这是因此商科或者人文社科类的就业门槛不算高,大家学历“卷”得厉害,公司会通过学历筛人,而像考研般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淘汰赛也不如留学这条捷径。
与鲁芸、方鹿不同的是,在山东大学就读金融学的陈零早就察觉申请香港研究生越来越难,据她发现,2020年时,很多“双非”,即非来自985、211工程名校的学生也能得到港校青睐,“说难听点,就是‘双非’还有活路”。可到了2021年情况就大变,她身边被香港知名院校录取的学生基本都是985高校的,极少“双非”。
鲁芸一度安慰自己还有被学校“捞上岸”的机会,“在鱼缸养着的鱼,等待被捞上来”。不过申港失败的她,目前已把目光转向英国,陈零亦放弃了赴港深造,选择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求学,仍在迷茫中挣扎的,只剩方鹿。在“卷”的时代下,方鹿直言,要是申请上了人文社科专业,未来毕业后打算投考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