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北上.四|科大两地能互修课程 广州校长:财政独立定期结算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日前发布,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到2025年,将建设3至5间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香港5间名校榜上有名。港府也强调,要继续积极推进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的交流合作。
《香港01》连续多篇报道,透过访问学生和专家学者,从国家政策、学校和个人发展等不同角度解析“港校北上”现象。在第四篇,则会聚焦不少港人关心的议题——港校在中港两地校区的资金和制度管理模式、权责分配为何?前不久港大深圳医院欠债港大的事件,又会否在其他港校重演?
《香港01》上月曾报道指,于2012年启用的港大深圳医院,因拖欠港大垫支的高达6亿元医学院教授北上诊症薪酬,仅偿还不足2000万元,港深医院院长卢宠茂曾接受01专访表示,6亿元“旧债”可望逐步于10年内清还,又指若医院想汇款至港大,内地收取高达20%税项,经多次磋商后降至约6%,但也要支付3600万元税款。
这一事件,也令更多人关注到香港院校赴内地开办学校和相关机构,可能衍生出的跨境结算问题,以至于其他管理制度问题,例如中港两地校园的学位是否以相同标准颁发,又如何监管?
科大广州校长:两校定期结算 涉跨校修课及设备共享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类似事件并不会在科大重演,因科大(广州)与港科大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在财政上也各自独立,分别获特区和广州政府资助,两边不做交叉补贴。“香港这边是以特区政府支持,照特区政府模式,大概学校2/3的钱都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拨款,1/3是学费和社会捐款;广州校园也是比照此策,2/3是广州市拨款,1/3是学费、捐款”。
他表示,两校合作的模式,例如跨校网上修课,广州校园学生可以修读香港校园的科目,反之亦然,将两边的优势学科效益发挥到最大,而两校会根据双方学生跨校修课量,于每半年进行结算。大型实验设备的共享也有收费机制,会定期结算。
学位颁发标准划一
“我们也希望两校能够长远合作下去”,倪明选指,“他们找我们港科大到广州办学,因为他需要港科大的牌子,这样可以招到最好的老师、学生”,因此双方都不希望合作将来是愈走愈远,所以两校要求做到“基本平等”,亦即“两边老师的考核机制、学位、课程要共同来审”,希望把“一个港科大品牌”共同打好,两校在教学、科研、技术知识转移方面密切合作。
在学位颁发方面,倪明选指广州学生如果能达到港科大的学位要求,就会授予港科大学位,而两边校园的学术委员会亦为独立,“先有一个联合学术协商机制,不管广州或香港提出新的学位,两边老师都要互审是否达到标准,要由联合委员会判断确定两边学校达到统一标准,包括学位授予和老师晋升的标准,不然人家说是谁比谁好,谁是一流谁是二流,我们不希望有可比性”。
曾被质保局质疑 浸大珠海:有定期评估机制
另外,校园设在珠海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2016年曾被本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辖下的质素保证局指出,该校与浸大质素保证机制相同,理应可共用数据、可比较两校学生成绩,但碍于两校学生体验调查、成绩分级和英语能力测试有差异,加上UIC另有独立的质保数据系统,令两校只有少量质保数据能够互通,也无法比较两校成绩水平。浸大当时回应指,会采纳建议改善教学。
浸大珠海分校(UIC)助理教授May代表该校接受《香港01》记者访问时强调,UIC在保证其学术品质方面取得持续有效的成果。她指,UIC为保证总体教学质素,新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重大修改须经浸大认可/再认可,通过审核的专业必须遵从浸大“质素保证程序和安排”的要求,以确保UIC所设专业与香港的学位标准相符。
她续指,UIC也设立质素管制机制,向UIC教务议会与浸大负责。浸大定期对UIC进行院校评估,以确保其学术和行政的有效运作。教学质素评估年度报告将会呈递予UIC及浸大教务议会审阅,评估结果及教师回应将作为教职工绩效评估参考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