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科书之乱】台“十二年国教”路坎坷 3科教材频重编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行动、沟通互助与社会参与的能力,造就每一个孩子都能“适性扬才、终身学习”,台湾政府于2014年发布《十二年国民义务教育课程总纲》,正式开启了“十二年国教”。但自2019年度秋季学期(108学年度)正式实施《108课纲》以来,无论是编书的出版社或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均感受到新教材在编纂时的急就章、仓促上路,堪称是台湾的“教科书之乱”。
第一线教师也未能完全掌握何谓“素养导向”
据台《联合报》报道,台湾国中阶段的《科技》、《社会》和《健康与体育》等三个科目问题最大。这三科的第三册(109学年度)教科书,三大出版社几乎都因违反课纲规范被要求“重编”;其中南一出版社的《科技》第二册(本学期用书)更历经四次重编,光送审费就花了近新台币10万元,目前还在续审中,导致有学校被迫下学期换版本。
隶属台湾教育部,负责全台教育研究工作的最高专责机构——“国家教育研究院”(国教院),其教科书研究中心主任杨国扬称,教科书审查标准是依据《108课纲》而来,教科书内容若违反课纲,就会被判定需要“重编”,如果只有错误,就会判定为“修正”。他也坦承,《科技》、《社会》和《健康与体育》等三科目审查过程中并不顺利,主要是由于科技、健体等生活类科目,解释范围较大,不如国文、英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性概念明确。
至于社会科,杨国扬表示,社会比较多元,观点不同就会有冲突;且新课纲社会科内容变动大,还增加跨领域探究。出版社虽尝试编写“素养导向”内容,但掌握得不是很好;加上课纲公布时间较晚,前期编审没有充裕时间。康轩出版社国中教科书副总编辑谭蕙婷也称,国中社会科前三册,各家出版社几乎都重编;康轩目前也还在重修109学年度上学期(2020年9月)要用的第三册,同时赶编第四册,但第四册必须在2020年3月底前送审,时间非常紧张。加上教科书编者对历史课纲的解读,和审查委员的看法存在落差。老师授课时对“素养导向”的主题式编写,还未能掌握教法,应该是“审查委员的意见还是比较理想化”。
“审到后来一定通过”导致充斥错字、文句不通
杨国扬无奈地表示,由于台湾教科书的审查制度为“审到最后必通过”,造成部份出版社抱持“糊弄”心态,不仅错别字一堆,文句还不通顺,错误率极高,使得教科书的审查意见竟然高达上百页之多!代表出版社送审前连最基本的质量都不顾,宛如将审查委员当成文字校对员。
杨国扬表示,世界各国家地区,通常没有教科书送审不过修正再审的,台湾却是特例。日本教科书若今年送审没通过,下次再送审只能在4年后,所以日本很多出版教科书出版社即使倒闭,但课本质量很好。美国则是学校选定某一版本教科书后,会持续用5至8年;今年没选到,下次要再等5到8年后。他强调,台湾如果没有维持教科书审查制度,品质绝对会出问题,而审查确实可以让提升课本质量,原则上通过门槛是70分。为了督促编教科书的出版社,目前正评估是否公布教科书审查意见,并对台湾的教科书进行评鉴与排名。
台国教院:教科书编审时程已恢复常态
台国教院于3月23日发出新闻稿,指出《108新课纲》已自108学年度起逐年实施,109学年度(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各教育阶段2年级用书,上学期已于2019年8月至9月、下学期已于2020年2月至3月受理,并依审定办法所定程序积极办理中。依据目前审查进度,“国教院”将于2020年4月15日起陆续公告通过之教科书,完成教科书审查作业并公告,以提供109学年度各级学校选书。新课纲实施已进入第2年,教科书编审时间已恢复常态,不会出现学校开学了还在审的情形。
国教院强调,教科书审查制度是当前确保教科书质量最重要的机制,深受出版社、教师、家长及台湾社会各界的信任。然而现阶段部分出版社存在教科书审查最后一定会过的心态,并未积极改善教科书送审品质,确实对教科书审查委员带来极大的困扰,也不利于教科书整体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