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夏日热辣辣易致9种皮肤问题!怎么预防皮肤干痒、毛囊炎?
暑假即将到来,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出游和玩水,不过香港、台湾夏天属于湿热的天气型态,也为不少人带来了恼人的皮肤问题,轻则皮肤痒或是长粉刺和痘痘,重则可能造成皮肤过敏、搔痒红肿。
文:周士闵 医学审稿:台湾注册医师赖建翰/Hello
这次《Hello医生》为大家整理了9个夏日常见的皮肤问题,帮大家一起解决肌肤困扰,出游也能放心地近距离拍照。
9个夏日常见皮肤问题(按图👇👇👇)
1. 粉刺与痘痘
当汗水和皮肤分泌的油脂混和后,就容易堆积在毛孔导致毛孔阻塞,但如果你的皮肤容易长痘痘的话,这样的气候环境特别容易造成痘痘大爆发,所以若要避免夏天粉刺痘痘滋生,建议参考以下3贴士:
- 吸干汗水、别用擦的,因为摩擦会刺激皮肤,进而导致痘痘趁虚而入。
- 接触过汗水的衣物、帽子或毛巾等用品,务必清洗过才能再次穿戴。
- 尽量选择不致粉刺的(Non-comedogenic)的保养品或化妆品。
2. 湿疹
湿疹(Eczema)是很常见的皮肤病症状,会导致皮肤红肿、龟裂、粗糙或搔痒,有时甚至会出现水泡,而虽然名为湿疹,但其实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湿疹,可能会让其恶化,所以在夏天要特别注意以下3点:
- 保持凉爽减少流汗:排汗会导致皮肤干燥,而汗水的盐分更会刺激皮肤,因此应让皮肤随时保持凉爽、减少流汗机会。
- 选择宽松通风的衣物:避免穿着尼龙、羊毛等粗糙又无弹性的衣物,容易导致皮肤敏感,一般而言,棉质的衣物是最好的选择。
- 避免各种刺激:尽量避开日晒、氯、海水或其他可能刺激皮肤的因子,流汗后也要擦干,戏水后可以尽快用清水冲洗掉汗水等刺激物,随后涂抹乳液缓和受刺激的肌肤,不过也要特别注意防晒乳、防蚊液或保养品等成分,因为有些化学成分可能会使湿疹的状况更严重,因此购买前最好先试用看看。
3. 毛囊炎
毛囊(Foclliculitis)是毛发生长出来的地方,当毛囊受到感染就成了毛囊炎,受感染的毛囊外观像是粉刺,但更容易发痒且触感较软。
因此,为降低夏天罹患毛囊炎的概率,请注意以下3点:
- 运动后应尽快冲洗身体,并替换衣着(特别是紧身的运动裤),避免汗水接触皮肤过久。
- 如果不确定温泉池或Spa水疗池等公共设施的水质(例如:酸碱值、是否经氯妥善处理),请避免入池,又因为泡温泉后,较可能罹患毛囊炎,而又可以将此称为温泉性毛囊炎(Hot Tub Folliculitis)。
- 穿着轻便、宽松的衣物,并维持通风避免皮肤和毛孔,因潮湿闷热阻塞。
4. 汗疹
俗称痱子的汗疹(Heat rash),好发于小孩身上,由于汗腺被阻塞,造成无法排汗,导致症状如小水泡状,或是较深沉的红色肿块。有些汗疹初期并无感觉,有些则可能出现刺麻感和极度搔痒,而汗疹通常会自行痊愈,减轻症状的方式只要保持皮肤通风凉爽、避免过度流汗即可,严重则找皮肤科医师诊治。
5. 晒伤
预防胜于治疗,如果无法避免日晒,应尽量穿着长袖衣裤防晒,佩戴帽子或墨镜,防晒乳更记得每2小时视情况补擦。防晒乳建议选择防水、防晒系数SPF>30+,及标有“Broad Spectrum”的,表示能对抗 UVA及UVB等多重防护效果。不过,SPF过高的产品,可能较不透气,相对容易导致粉刺和痘痘。
5个晒伤谬误别再犯!👇🏻👇🏻👇🏻
相关文章:【防晒】晒伤甩皮好唔好撕?冰敷或热敷?5大晒伤处理一直都做错
6. 光过敏
有光敏感(Sun allergy)的人,在日照之后有可能会出现荨麻疹或水泡等症状,而这可能是因为下列2个原因:
- 服用药物:咨询医师找出可能造成光敏感的药物成分,有些止痛药和抗生素较容易导致患者有光敏感的症状。
- 注意防晒:有光敏感体质(通常会家族遗传)的患者,防晒是免不了的,除了挑选防护规格高的防晒乳,找遮蔽物、避免日照还是最佳的预防方式。
7. 皮肤干痒
皮肤干痒虽然在冬季较常出现,不过湿热的夏天,其实也常见皮肤干痒的问题,原因包括经常进出泳池、长时间日晒或吹冷气,避免夏季也皮肤干痒,可参考以下6点:
- 进出泳池或玩水之后,尽快用清水和沐浴乳冲洗身体。
- 使用相对温和中性的肥皂或沐浴乳,抗菌或有香味的清洁剂,可能会让皮肤更干。
- 洗澡水不应过热,温度适中就好。
- 使用无新增香精的保湿产品,尽量在洗澡后5分钟内擦完才能锁住水分。
- 随身携带保湿用品,在洗手后或皮肤感觉干燥的时候适时保湿。
- 冷气房太干时,可再间挂1条湿毛巾,或使用加湿器来保持房间内一定湿度。
8. 肝斑
简单来说,肝斑(Melasma)是种黑斑,虽称为肝斑,但与肝脏功能并无关,形成肝斑的确切原因还未知,但其会受女性荷尔蒙或日晒影响,使肝斑更加严重,因此防晒是最好的治疗及预防方式。
9. 外耳炎
外耳炎又可称作游泳耳(Swimmer’s ear),由于耳朵进水时,水进入的区域大多为外耳道,如果水质不干净、或是过度清洁等,就可能导致外耳道发炎,因此为预防或治疗外耳炎时,应保持耳道干爽为佳。
另外,建议若想避免外耳炎,可以考虑佩戴耳塞,且避免使用棉花棒清耳朵,因为棉花棒可能会将耳垢和脏污更推进耳道内,并造成刺激。
▼外耳炎症状(点选下图看清!👇👇👇)
相关文章:外耳炎|长戴耳机易致发炎流脓6症状 清洁耳朵4误区停用棉花棒?
延伸阅读:
【本文获“Hello医生”授权转载,原文:夏天皮肤痒又过敏?9个夏季皮肤解决之道】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