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炎|长戴耳机易致发炎流脓6症状 清洁耳朵4误区禁用棉花棒?

撰文: 林嘉珮
出版:更新:

常常戴耳机听歌的人要留意!日本有健康网站报道指,每天连续戴一小时耳机的人较易患上外耳道炎。外耳道炎是什么?耳朵出现什么症状须注意?要避免患上耳道炎,平日该如何护理和清洁耳道?

戴耳机听歌、倾电话是不少人的习惯,但原来长期戴耳机对耳朵会造成不良影响!日本耳鼻喉科学会医学博士大河原医生在日本健康网站专栏“さわい健康推进课”中,为大家拆解耳道炎和耳机的关连和注意事项。

来源:さわい健康推进课“イヤホンの长时间使用に注意!身近な耳の病気“外耳炎(外耳道炎)”とは”

外耳炎症状

文章中解释,如果每天戴耳机一小时,患上外耳道炎的机率会大大增加。若你经常“机不离耳”,有轻微耳鸣、耳道又出现痛痒感等症状就要小心了。

▼外耳炎症状(点击下图看清!👇👇👇)

+4

耳机竟成外耳炎成因?

日本耳鼻喉科学会医学博士大河原医生在专栏指出,常佩戴耳机亦成为了患上外耳炎的成因之一。

1)细菌

常戴耳机会令耳朵成密封状态,产生湿气并让温度提高,形成了能让细菌大量繁殖的环境。除了耳朵本身就有的细菌外,若平时将耳机放在手袋、桌上或是公众场所里,都会沾附上外来的外菌。

2)耳机款式

很多“耳机迷”为追求高音质、高降噪功能,都会购买入耳式耳机,甚至会订购完全贴合耳道的耳机。报道指出,耳道皮肤非常敏感,若耳机太紧或戴上时过分用力,会刺激耳道,造成刮伤和细菌感染。

如果在使用耳机时或使用耳机后感到耳痒或疼痛,则表明耳机不适合你的耳朵。医生建议更改为较小的尺寸,同时在挑选耳机时,应选择不易黏在耳朵上或使用较软的物料,进入耳朵部分必须有保护软垫。

3)习惯

很多人用耳机聆听音乐时,都会倾向调高音量或连续播放数小时。长时间连续使用耳机亦会损害鼓膜,医生建议如果必须长时间使用,最好使用扬声器或头戴式耳机。很多人不自知把音乐声愈调愈大,音量过大不仅会令外耳受损,而且还会造成内耳受损,听力逐渐恶化。

▼佩戴耳机5大要点(点击下图看清!👇👇👇)

+1

1)避免佩戴入耳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的听筒位置突出,佩戴时易弄伤耳道之余亦易堆积细菌,长时间佩戴亦易造成发炎。同时,医生认为材质过硬(例如金属制)的耳机在佩戴时易刮伤耳朵。而且其重量亦会对耳朵造成负担。

2)购买符合耳道大小的耳机

医生指出,若耳机的听筒部分太大,戴上和脱下的过程容易黏住耳道而受伤。耳道长期密不透风亦容易造成细菌积聚。

3)佩戴耳机时避免过分用力

很多人在佩戴耳机时,喜欢把听筒尽量塞进耳道,此举亦易造成感染。

4)经常清洁耳机

耳机是贴身物品,同时亦是细菌堆积地。耳垢和尘埃易依附在耳机的听筒位置,若不定期进行清理,经常佩戴只会令细菌愈堆愈多。医生建议,每三天就要清洁消毒一次耳机和听筒软垫的部分。

5)避免连续使用一小时

长期佩戴耳机会造成耳膜受损,影响听力。密封式环境亦会令耳道湿度提高,令细菌增加,提高耳道感染风险。

正确清洁耳朵4大误区

图片来源自istock

日本耳鼻喉科学会医学博士大河原医生指出,很多人每天洗澡后都喜欢用棉花棒清洁耳朵,其实那是错误的做法。以下就来拆解用棉花棒清洁耳朵的误区:

1)棉花棒对耳道安全吗?

很多人认为棉花棒都是柔软的棉花包裹而成,不会弄伤耳道。实际上,现时市面上贩售的棉花棒尖端部分都比耳道阔,并不适合用以清洁耳朵。虽然棉花是柔软材质,但多层包裹的棉花棒非常坚硬,若清洁得太深甚至会捅伤耳膜。医生强调,用棉花棒清洁耳朵,只会令耳垢愈推愈入,反而更易感染细菌。

2)耳朵进水更易发炎?

洗澡后耳道的皮肤湿润、耳朵柔软。 如果在其中放棉签,只会将耳垢进一步推入后部。而且用棉花棒擦拭潮湿的皮肤也会损皮肤,有机会感染细菌并引起发炎。

很多人误以为耳朵进水而不加清理容易患上中耳炎,但医生解释,中耳炎是由细菌从鼻、咽喉和耳膜内部穿过咽鼓管引起的,是一种感染内耳并引起炎症的疾病,而残留在耳道中的水分不是主因,随著时间的流逝,皮肤水分自然会蒸发。

3)耳垢不用刻意清洁?

耳垢会随着人体新陈代谢和下颚活动而自然排走,不用刻意清洁。同时,耳垢有润滑和防止异物入侵耳道的作用,平日耳朵会分泌足够的油脂,黏住入侵耳朵的小虫或尘埃。医生强调,当耳垢不能自行排走而造成听力模糊,才需要找专业医生清理,但不建议使用棉花棒,可使用抗菌的竹耳挖进行清理,大概一个月一次就可以。

4)用水把耳垢“冲走”可行吗?

耳垢遇水只会膨胀,因此在游泳后或洗澡后,若感到听力模糊,那么可能是耳道内的耳垢胀大。这种情况只需等耳朵自行风干便可,切勿用水冲走耳垢。水压过大有可能损害耳膜,亦易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