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心痛心悸可因情绪外伤所致 4大症状认清心脏病
心脏病是三大头号杀手之一,心痛及心悸是常见的心脏病症状。在中医角度,心脏疾病与胸痺病相似,更可能出现心慌、胸闷及手麻。
当心脏出现状况,不少人想必以为与心脏病有关。其实大多数人不了解自己的“心事”,李显扬中医师为此撰文讲解5种不同的心脏状况,解释何谓心悸、心慌和心痛等,它们未必由心脏病引致。
撰文:注册中医师李显扬
在中医角度,冠心病的证状及病情类似中医的“胸痹病”,而不同阶段的胸痹病的表现证状各异。
胸痹4个阶段的表现证状:(按图)
文章回顾:【心脏】4种体质气血不畅易胸痹 秋冬避免痰湿多吃补气血食物
在上次文章中曾谈及心脏病的成因及好发人群,然而大众时常忽略、或有所误解心脏病的常见表现,因而耽误病情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故此,笔者欲向大众解释不同心脏表现的定义,有助大家加深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下分别讨论心悸、心慌、心痛、胸闷、手麻等临床症状。
快速了解心脏的不同状况:(按图)
1.心悸:感受到心跳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对于健康的人士,除了特殊情况,例如剧烈运动后、情绪高涨下、感受压力等之外,正常情况下并不会感受到自身的心跳情况。
患病时,当患者受寒而感受寒邪(常因吹风受寒所致),便会影响心阳(心脏的鼓动力),有心悸的表现;除此之外,出汗过多会使心跳加速、气血不足(常因脾胃运化不佳所致)而不能濡养心脏、有痰湿瘀血(常因外伤、情绪、饮食不节所致)等病理产物会影响心脏供血等,都有机会出现心悸。
2.心慌:恐惧、容易受吓
心慌,是指患者因不明原因而恐惧、容易受吓的表现。在中医的藏象理论中,心主神明,即指人的情绪、思维及精神状态与心脏息息相关。在临床上,中医认为心慌多与气血不足(常因脾胃运化不佳所致),虚热上扰(因长期阴分不足而内生热邪),从而心神不宁而导致。
3.心痛:心胸部疼痛不适
心痛,是指心胸部出现疼痛不适的表现。在探讨心痛之先,需先解释清楚疼痛的形态及位置,以便作出更准确的理解。
在中医的理论中,不同形态的疼痛有不同原因,反映了疾病状态(证型)。一般常见的疼痛类型包括刺痛、重痛、胀痛、拉扯痛、热痛、冷痛等。
i.刺痛多与瘀血停滞(外伤) 相关
ii.重痛多与痰湿内停(生成的痰湿多于排走湿气)相关
iii.胀痛多与气滞(受情绪、外伤、受压) 相关
iv.拉扯痛多与受寒或运动拉伤相关
v.热痛多与热邪及炎症相关
vi.冷痛多与寒邪及阳虚(精神不足、怕冷、贪食生冷)相关
心脏病疼痛:以刺痛及冷痛为主
至于心脏病的病因,由于心胸部的阳气不足、血脉不畅,所以主要出现的疼痛形态多以刺痛及冷痛为主。再者,大部分人的心脏是位于胸部并偏向左侧,少数人是居中或偏向右侧,所以极大多数心脏病患者的心痛是以左胸疼痛为主。
另一方面,因为中医认为疼痛不外乎“不通则痛”或者“不荣则痛”,即是相关部位有着邪气停滞,不能正常运作,或者没有受到足够的气血濡养,从而出现疼痛。
4.胸闷:有堵塞感
胸闷是指心胸部满闷不舒,患者自觉有难以言喻的堵塞感。中医认为胸闷多与上焦与中焦的气行不畅相关,上焦位于横膈膜以上,包括心和肺,中焦则处于横膈膜以下、脐以上,包括脾和胃。当中常见原因包括病理产物的形成,如痰湿血瘀,或情绪问题令“条气唔顺”。
在临床上,胸闷常与胃痛、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病证混淆,因病位相近,患者难以描述,从而使断证不准确等。以上所提及的消化问题与中医的痞证(脾胃功能失调致胃脘满闷不舒)更为相似,日后有机会可再作详述。
5.手麻:手指或上肢无感
手麻是指患者自觉手指或上肢出现麻木不仁(即麻痹或没有感觉)的表现。不少人出现手麻时,便会立即联想起与心脑血管相关的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等。中医认为手麻与上肢的血行不畅相关,可以因为血瘀、感受寒邪、筋骨劳损等情况而出现。所以除了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外,神经根型颈椎病、腕管综合症等亦可出现手麻。
从以上的证状分析而言,心脏病的证候(身体临床表现)可以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所以,当出现某一表现时,不应立即妄下判断,过度猜想是否患上心脏病,而去服用不同的护心药物。正确做法应向专业的医护人员作适当的检查及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间,影响生命健康。
相关文章:【心脏病】流感肺炎加重心脏负担 急性心脏衰竭有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