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 | 中医建议多食这类食材养肾 教煮两款节气养生食疗
冬至之后天气明显转冷,即将迎来本农历年度最后两个节气 – 小寒和大寒。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守则,顺应冬季的藏,生活作息宜早睡晚起,不宜熬夜,好好养精蓄锐、休养生息。注册中医师叶扬舟也有以下三个小寒养生建议,让读者健康地度过这个冬季。
(本文作者:叶扬舟注册中医师)
中医师3个小寒养生建议:
一、日光养生:
正午及下午的时间也可以让背脊晒一晒太阳,疏通背部总督一身阳气的督脉以及主一身之表的足太阳膀胱经,补足阳气,抵御严寒。
二、冬季养肾:
冬要养肾,饮食方面建议可以多选择黑色食材,例如:黑豆、黑木耳、乌鸡、桑葚、黑枸杞、黑芝麻、海带、紫菜、冬菇等,以上皆入馔既滋补亦味美。
三、三高注意:
严冬也是心血管疾病好发季节,由于气温下降,血管收缩,血管壁压力增高,高血压患者需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冬季也容易因为各类大餐聚会、火锅烧烤导致摄入的油分糖分盐分比平时增加,诱发三高。
天气开始变冷,古人言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经历了三个季节的损耗,身体脏腑的阴阳气血渐渐减弱,进入小寒后需注意防寒保暖预防阳气被过度消耗,适当进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寒湿,准备好身体迎接新的一年,同时预防冬天的风寒湿邪袭击人体致病,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法入手:
预防冬天风寒湿邢方法
一、热水泡脚
俗语有云:“寒从脚下起”。浸脚也是暖身排湿的一个好选择,有条件可以配合生姜、艾草、花椒、鸡血藤等中药材煲汤浸泡小腿约15-20分钟,温暖补健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以及涌泉穴等,强身健体的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温经散寒。
二、食疗进补
饮食方面适宜益气补虚、滋养脏腑,想补而不燥、不滞,可以参考以下两款食疗:
1. 补肾乌鸡汤
材料:淮山、乌鸡、黑豆、生姜、栗子、枸杞。
做法:半碗黑豆洗净浸水一晚备用,半碗栗子蒸熟脱壳备用,一碗新鲜或干淮山(分量减半)切片装备用。一只乌鸡洗净切件汆水后备用。最后将所有材料放入热水中小火2-3小时候熄火加入2汤匙已洗净枸杞及少量盐调味即可。
2. 腊八粥
材料:红豆、糯米、桂圆、莲子、陈皮、熟薏米、花生、核桃、红枣。
做法:花生、核桃各1/4碗,红豆、糯米、桂圆、莲子、熟薏米各半碗洗净清水浸泡一晚备用;陈皮2片及半碗红枣洗净备用。所有材料加入适量水后小火搅拌煮约1小时;后加入红枣再煮15分钟即可,期间注意搅拌锅底以防焦底。
《本文获注册中医师叶扬舟授权转载》
相关阅读:小寒节气|天气寒冷或引致急病病发 4类人要注意 附小寒暖身食材
相关阅读:小寒节气 | 冬天做运动中医有4大提醒 附煲3款养生糯米饭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