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天气寒冷或引致急病病发 4类人要注意 附小寒暖身食材

撰文: 阿言
出版:更新:

入冬后气温再进一步变冷,小寒是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中医理论中,小寒节气是阴气偏盛的时节,因为阳气已经退藏而阴气逐渐增长。寒为阴邪,最易伤人体阳气,所以此时身体的阳气较为虚弱、阴气相对旺盛,此时若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风寒而出现伤风感冒、咳嗽、鼻敏感等上呼吸道相关的症状。寒邪亦具有凝滞的特性,寒凝气滞则血停,可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诱发心血管疾病、各种关节肌肉疼痛等疾患。因此在生活上需要注意保暖和增强身体的阳气。
本文作者:博爱医院 黄凯雯中医师

冬季天气寒冷时为大部分急性病发高峰 四类人士需谨慎作息

1.冠心病患者

天气寒冷时,人体血流速度相对减慢,影响血液供养全身器官,并容易成形血栓。因此为促进血液循环,冠心病患者可多喝热饮、穿著足够衣物、适量的锻炼运动、午后晒太阳等。

2.高血压患者

随著冬季气温持续下降,血遇寒则凝,且寒主收引,可加剧四肢远端微细血管痉挛,引起血管收缩。随之出现血压的波动,或增加脑血管的压力,使部分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头痛、头晕的情况,严重者可诱发中风的发生。建议高血压患者密切留意血压水平,每天定时自行监测血压指数,必要时就诊。饮食方面建议低盐饮食,因钠可加重肾藏负担,引发血压增高、诱发心血管疾病,故建议每天食盐量于3-6克范围内。

3.肠胃功能虚弱者

当我们受寒时,寒邪除了喜爱侵袭人体的呼吸道外,亦常直侵胃肠道。若冬天饮食不节,譬如喜吃辛辣暖胃,可能引发胃酸倒流的机会。而中医有寒冷主收引、寒凝气滞血停,不通则痛等理论,提出寒邪可导致肠胃气机不利,而食积、寒冷食物可加重胃痛、腹泻等传导失司、气滞而痛等问题。类似于肠痉挛、胃抽筋等西医疾病。因此肠胃功能虚弱者于冬季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进食生冷、苦寒食物,以免损伤肠胃。

4.高血脂患者

大多数人喜欢在冬季进补,如进食很多牛肉、羊肉、动物内藏等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高血脂人士胆固醇再进一步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因此吃高热量食物、进补等宜适可而止,注意避免因大快朵颐而加重身体的负荷。

小寒节气日常养生小贴士

1. 食疗上以补脾益肾为主。中医理论主张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可通过补脾益肾提高人体生命动力,帮助我们适应严冬气候的变化。例如进食羊肉、红豆、核桃仁、红枣、栗子等。

2. 在小寒节气时,可以适量饮用温热的饮品,如生姜茶、红枣汤等,以暖胃、暖身,有助增加身体的阳气,并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3. 冬季的作息时间宜早睡晚起,可避免清晨日光未充足时的低温和冷空气,早起时老人家需缓慢暖身起动,防止寒邪侵袭人体。运动锻炼宜在午后进行,避免早上气温偏低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形成血栓等诱发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临近小寒节气时为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峰时间,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加留意家中长者和三高人士的身体状况,更要关心邻近独居长者的状况,避免遗憾事情发生。如有任何疑问,请向中医师查询。

《本文获博爱医院黄凯雯中医师授权转载》

相关阅读:小寒 | 冬天做运动中医有4大提醒 附煲3款养生糯米饭食谱

+2

相关阅读:小寒|孩子适合吃腊八粥或糯米饭吗?附有补肾、补气益血食疗推介

小寒2款汤水食谱

+12

相关阅读: 小寒|中医教煲汤水及甜品增强儿童抵抗力 必吃一种食物助健脾

按图即睇“小寒”宜喝汤水:

+7

“小寒”宜喝甜品:

+5

点击即睇“新手爸妈怀孕育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