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爱哭的爸爸属真实情感表达 有助培养情感认知与同理心

撰文: 小山
出版:更新:

最近有男演员在亲子节目中,因父亲对他的一席话而感性爆喊,男演员的妻子和女儿都透露原来人前威猛大只的肌肉男,原来是个泪腺发达的爱哭男。由女儿降生开始,他已忍不住感动到“泣不成声”,日常生活中更是经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会感触流泪。网民得知他感性易哭的事件后,不但没有嘲笑他是“喊包”,更大赞是100分好老公兼好爸爸。
作者:亲沚妈妈

和大部份网民的看法一致,我也认为当一个父亲在孩子面前哭泣时,好处多于坏处。这种家人间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的情感表达,可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情感认知和同理心,不但有助扩大孩子对情感的理解,更能促进小朋友以健康和真实的方式处理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在香港的初等教育中往往是被忽视的部份。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爸爸的眼泪,原来不但不丑怪更促进情感和同理心。首先,爸爸的情绪表达,是一种“模范情感表达”:孩子通过观察周围成年人的行为,尤其是父母或照顾者来作出学习。当一个父亲公开表达他的情感时,包括哭泣的现象能向孩子发送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即是情感是正常和可接受的。这表明表达和传达情感也是正常行为,爸爸流泪这个行为能为孩子通过提供情感表达的模范,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表达无分男女

目睹父亲流泪,有助小朋友明白情感体验是正常的。它表明每个人,无论性别如何,都会经历各种情感,让幼儿知道表达情感是一种自然的行为。现在,随著教育程度提高、对性别平等有更强烈意识的父母,我们不应再把哭泣与“软弱”或“女性化”联系在一起。通过公开表达情绪例如哭泣,爸爸成功挑战了将男性气概与情感压抑联系在一起的传统刻板印象(traditional gender stereotypes)上。这有挑战助于我们厘清对“表达伤心情感仅限于女性”的错误观念,当小朋友对所有个体的情感体验有更广泛和包容性的理解时,便自然会培养出同理心。

发展同理心识别复杂情感

爸爸也流泪原来对到同理心也有影响。当我们在旁观察时,也可以行动鼓励小朋友多理解他人的感受:当孩子看到爸爸哭泣时,可能会产生同理心和关心的情感,例如林子善的女儿就会为爸爸递上纸巾。其实这个时候,妈妈们可以尝试问小朋友,知不知道爸爸为甚么难过,试图令小朋友多理解爸爸的情感,这为对话和情感探索提供了机会。通过参与这些对话,孩子学会识别和确认他人的情感,从而发展同理心,并对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安全和接纳情感的环境

爸爸哭泣不但不会令孩子恐惧,更有助创造安全的情感环境来维系更加健康美满的家庭关系:当一个父亲在孩子面前感到舒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这在家庭中创造了一个安全和接纳情感的环境。这种行为鼓励了开放沟通和情感支持,使父母及孩子也能够更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必担心被批评或拒绝。

祖父流泪触动至深

在我们的文化中,尤其是在年长的一代中,男性常常被期望要坚强,不能流露情感,男人哭泣意味著软弱和无能,这种观念使得许多男人不愿意在人前展示脆弱和情感。我的祖父很少在我们面前哭泣。我只见过他哭过两次,一次是他的姐姐去世时;另一次是他的儿子,亦即是我叔叔,离开香港移居外地时。分离是痛苦的,但他的眼泪并不显示他的脆弱,而是展示了他与兄弟姐妹的深厚情感和对儿子深深的爱意。同样,孙仔孙女们也被他在机场流泪的情景所触动,而感受到那份情感。那次机场送别的情景,真是记忆犹新,小孩子们真的很惊讶,他们终于知道这次离别给祖父带来了多少牵挂和悲伤。

因此,一个哭泣的男人从来不是软弱的象征,而是与挚爱之间最温暖、最亲密、最真挚的连结。这样的情感连结可以令每位家人更加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和爱的力量。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男性情感表达吧,并从中体会到爱和亲情的温暖。

原题为“爱哭的爸爸 有助培养情感认知和同理心”
《本文获亲沚妈妈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