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毛”读成 “手” 专家拆解学前阶段读写障碍征兆

撰文:
出版:更新:

小朋友经常写错字,做功课又无心机、慢吞吞,不少父母都会很苦恼。但如果小朋友经常执笔忘字、无记性、抗拒阅读,可能要留意小朋友是否患有读写障碍,及早提供介入和支援。读写障碍有甚么特征?我们可以如何识别及帮助他们?详情请看内文。

约每10学童就有1人患有读写障碍

读写障碍 (Dyslexia,又称为读写困难) 是一种常见的特殊学习困难,泛指阅读、书写或拼字方面的障碍。卫生署的资料显示,在香港约每10学童就有1人患有读写障碍,当中程度各异,约七成属轻微、两成为中等、余下一成为严重程度。

患有读写障碍的学童往往给人一种懒惰或资质愚笨的印象,他们经常默书不及格、记性差、讨厌阅读、甚或每次叫他们做功课或温习也仿如拉牛上树。但其实患有读写障碍的学童在智力和感官功能上均属正常,只是他们的脑部在处理文字功能上有先天性的缺损,以致他们在文字学习上较一般学童吃力。他们在处理文字的读音、字义及字形结构上出现困难,在字词层面上他们难以准确地认读及默写文字,而在篇章层面上他们的识字量较少,亦在篇章阅读理解上出现困难。

读写障碍的成因复杂,研究显示除了与大脑异常发展和运作有关外,也与遗传因素有关,患有读写障碍的人士,其父母或兄弟姊妹也有较大机会同样患有读写障碍。

▼读写障碍有甚么特征?(点击下图看清!👇👇👇)

一般而言,读写障碍包括以下特征,随著儿童成长,每个学童面对的困难和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认读方面

-容易混淆字形相似的字,如“毛”读作 “手”、“辛”读作“幸”等

-容易混淆字音相似的字,如“由”写读成“有”

-混淆字义相近词语,如“快乐”读作“ 高兴”

默写方面

-反复温习仍未能默出或默错

-增加或减少笔划

-笔划方向左右调转

部件左右调换

-部件不合比例、字距不平均

-笔顺问题

-写字速度慢、易疲倦

▼家长如何初步识别孩子的读写困难?(点击下图!👇👇)

1. 学前儿童

(节录自《香港学前儿童学习行为量表(家长版)》)

-发音不准确,并混淆读音相近的字词,例如把“鸡”说成“龟”或“t”说成“d”。

-不能准确地讲出常见物件或颜色的名称。

-时常将句子或词语的次序颠倒。

-相比同龄的小朋友,需要花较多时间和心力学习儿歌,但学会后很快便忘记。

-相比同龄的小朋友,需要花较多时间认识中文字和英文字母,但学习后亦很快遗忘。

-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但并无兴趣学习文字。

-不能牢记自己的出生日期、地址及电话号码。

-未能依循方向性的指示,例如未能跟著“向前走,然后左转”的指令来做。

2. 小学生

(节录自《香港小学生读写困难行为量表(第二版)》)

-阅读时很难找出文章的重点。

-作文/作句只能勉强达意,文法上有错误。

-书写能力比口语表达差很多。

-检查自己的功课时,察觉不到做错的地方。

-理解文字比理解说话的能力差很多。

-对于重组句子的练习有困难。

-有很多词语在说话时懂得运用,但却不懂得写出来。

-作文时思维组织紊乱。

不应以死记硬背的方法温习默书

示意图

香港小童群益会教育心理学家欧嘉莉指出,如果家长怀疑小朋友有读写困难,能主动与学校联络,以便学校为学生安排合宜的支援及跟进。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有潜在读写困难的学生会在初小阶段被识别出来,但在学前阶段也可甄别幼儿是否有潜在的读写困难。

针对学龄儿童,学校会因应学生的需要,在测考时为他们作出特别安排,例如:加时、试卷的特别编排、作答形式的特别安排。学校也会采用分层支援教学模式为读写障碍学生提供支援及训练。

香港小童群益会教育心理学家欧嘉莉也指出,虽然读写障碍是持续性的困难,目前也没有药物能根治症状,但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家长的支持能大大减低儿童面对的困难。“叫有读写障碍的小朋友以死记硬背的方法温习默书,就好像让鱼爬树一样。好多时候小朋友不是学习不到,而是我们用的方法不适合他们。”香港小童群益会教育心理学家欧嘉莉建议家长能为孩子订立合理期望,并找出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例如有系统地学习字词及善用多感官的方法,逐渐增加孩子在学习上的成功经验和信心。

香港小童群益会教育心理学家欧嘉莉

香港小童群益会教育心理学家欧嘉莉

香港小童群益会言语治疗师陈颖雪

香港小童群益会言语治疗师陈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