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将近2岁仍只懂叫爸妈 言语治疗师分享6大方法助家长训练
每个小朋友的成长进度不一,家长可以做的,就是付出爱心和耐性,陪伴和扶助子女。有港妈发现囝囝将近2岁,仍只懂说“爸爸、妈妈”,听懂指令也不肯开口说话,令人担忧。有本港言语治疗师分享了六大方法,让父母在家也可以跟小朋友做小训练,鼓励他们开口学说话。
有港妈日前在社交平台发文,指现时1岁10个月大的囝囝不肯说话,只懂讲“爸爸、妈妈”等单词,对此状况感到忧心:“还只系识讲爸爸妈妈,其他都系外星话,好担心,好多嘢叫佢做都明,就系唔出声。”帖文吸引不少父母以过来人身份留言,形容子女年满3、4岁依然不爱说话,但入学后就如“开笼雀”一样说不停,著事主不用过份担心,“我仔3岁都唔讲嘢,返咗学就讲多咗好多,而家小一你叫佢唔好讲,佢都仲不停讲”、“之后会语言大爆发,最重要家长讲多啲,佢吸吸埋埋一识讲把咀就超多嘢讲”、“2岁3个月嘅仔都仲外星话中,寻日一上完playgroup返嚟,突然听到佢连续唱咗4首唔同嘅歌”。
卫生署:孩子5岁前是语言发展重要阶段
据本港卫生署家庭健康服务资料,5岁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婴幼儿一般由6个月大起,可以在环境提示下意会一些日常用的句子,亦开始发出没有意思的单音;至9个月大开始,可以在手势提示下对熟悉的句子能作出适当的反应,或开始学习言语表达,如讲“外星话”或模仿单词。孩子年满1岁后,应开始能说出一些单词,如“爸” 、“妈”;而满1岁半后,也应能听从简单指示,及说出更多单词,或人物加动作的双词,如“妈妈-抱”。
署方建议,如孩子年满1岁半,仍未能明白熟悉的人物或物品的名称、不会用手指指著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不会说单字、对别人叫他的名字经常不回应、甚少望著别人,或孩子年满2岁后仍只会讲单字、在没有动作提示下不会跟随简单的指令、不会辨识简单的图画,则有需要请教母婴健康院、家庭/儿科医生或有关医护人员。
言语治疗师:家庭环境也有影响
高级言语治疗师(注册)方滃婷表示,简单而言如果小朋友年满2岁,仍未懂得跟随单步骤指令,如“起身”、“坐低”、“著鞋”,或无法以双词组短句表达,如“食饱”、“我玩”、“我食”等,则可以归纳为发展较慢。
不过小朋友在语言发展上,不同年龄层会有不同的里程碑,除了孩子的发音及表达能力之外,家庭环境是双语还是单一语言、父母有否给予足够的语言刺激等等,也是评估小朋友语言能力发展的考虑因素。她表示,如果家长抱有怀疑,可以找言语治疗师先作咨询,但1岁半或以下的幼童仍在发展阶段,因此并不建议过早做评估,“小朋友学说话真是有快有慢”。
六大方法助家长训练年幼子女
方滃婷表示,疫情下,大家出外时都会戴上口罩,令小朋友看到他人嘴形的机会减少,加上要避疫及停课,小朋友甚少跟他人接触,他们学习语音和模仿语音的机会大大降低,令家长的角色变得尤其重要。
她建议,当子女独自玩耍、未有主动发声时,家长可主动在子女身旁做语言输入,描述小朋友在做甚么动作,例如小朋友玩气球或吃东西时,家长可口述“玩波波”、“你食紧饼饼”,让孩子认知自己在做甚么,以及认识生活物件的名称。当家长发现小朋友熟识这些反应后,甚至可以尝试创造填充题,如询问“我哋食紧......?”,引导孩子发出单字词音。如果家长正在陪伴小朋友玩耍的话,也可以多加描述自己的动作,如“妈咪喺度玩波波、推波波”,令小朋友有更多语言输入和刺激。
家长亦应多制造机会让孩子表达自己,例如当孩子冲动地伸手抢玩具前,可以著他们先摊开手板,鼓励他们在成功说出字词前,尝试以身体语言表达,然后进一步鼓励他们讲出“要”、“畀”等字眼,让他们以正确身体语言、动作及语言表达需要。
家长也可以多花时间加强小朋友发音模仿的能力,方滃婷建议,可以利用玩声、扮声的游戏,如叫小朋友模仿喝水的声音或扮汽车引擎的声音,透过小游戏令他们觉得使用声音是一件有趣的事,也可以训练口肌能力。当小朋友对日常环境有多点认知时,家长可以用拟声词,如动物叫声“猫儿喵喵”、“绵羊咩咩”、“小狗汪汪”,让他们建立对声音及相应事物的连结,引起他们的兴趣,增加沟通动机。
家长教导小朋友说话时,应引导孩子将视线注意力放到嘴型上,让他们学习讲字音同时,也学习正确地发音,为他们的发音能力打底。家长说话时也可以尽量夸张口型,让孩子清楚看到发音时的嘴部活动,有利他们模仿字音。除此之外,平时可以多跟孩子做不同的口部动作,活动嘴巴、嘴唇、舌头等不同的小肌肉,令他们发音更清晰。
方滃婷亦强调,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为小朋友建立一个较好的语言刺激环境,不能单单用电脑播放儿歌或卡通片,而是要家长和小朋友多接触和互动。即使是一起看手机短片,家长也应在旁多加描述片中主角的行为,配合小朋友的语言能力阶段而给予适当的刺激。
饮食方面都要留意
方滃婷又提醒,要推动小朋友的口肌发展,除了刚才的口部活动外,家长也要多注意小朋友饮食,“如果小朋友开始加固,或已经长齐乳齿时,家长就不应再将食物剪得太碎,应就著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多咬几口,训练咀嚼能力,对口部肌肉发展、咬字能力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