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凉后用棉花棒清洁BB耳仔会出事?一文教你正确处理耳朵入水问题
日常照护上,不管是帮宝宝洗头、洗澡,冬天泡温泉、夏天游泳玩水等,或是宝宝吐奶后,都可能发生宝宝耳朵进水(奶液)的情形,很多爸妈会马上用棉花棒清理,但这样反而会伤到宝宝的耳朵。到底正确处理的方式为何?让医师教你做!
宝宝耳朵进水,千万别用棉花棒挖!
台湾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小儿科主任李倩瑜指出,若宝宝的耳朵进水,由于2个月以内的小宝宝,脑袋还不能很自如的活动,所以必须由大人抱着孩子侧身待几分钟,耳朵里的水差不多就能流干净了;大宝宝的耳道仍然很窄,家长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棉花棒伸进孩子耳道里挖,建议使用毛巾或卫生纸在耳道口擦拭即可,以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
很多爸妈清理自己的耳朵,经常使用棉花棒,或直接用手指挖,但这千万别套用到宝宝身上。耳朵积水通常发生在耳膜外侧的外耳部分,如果使用手指、棉花棒深入耳朵清除积水,很可能不小心伤及耳膜,造成耳膜损伤、破皮,会使水流进耳膜形成中耳炎,宝宝的耳朵会出现痒、疼痛及听力下降的现象,这时候就要赶紧到医院治疗,以免症状加剧。
此外,若在清除耳内积水时,不小心弄伤外耳皮肤内壁,细菌感染伤口也很容易引发外耳炎。外耳炎会产生耳朵痒、疼痛等现象,一般来说会自然痊愈,但若症状维持2〜3天仍未改善,就要到医院做诊疗。
平时若担心洗澡、游泳时,会使宝宝耳朵进水,李倩瑜主任建议,帮宝宝洗澡时可以使用浴帽,帽簷向下压一下就可以避免洗澡水直接冲入耳内;也可将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贴紧脸部,就不易致耳朵进水;宝宝游泳时也可使用游泳耳塞预防进水。
耳朵进水时间太久,小心引发外耳炎
有时候我们肉眼看不出来宝宝的耳朵有没有进水,但由于宝宝耳朵进水可能会出现耳痒、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但婴儿无法描述和表达不适,常会表现摇头晃脑,用手搔抓耳朵,哭闹,睡眠不安等,爸妈可多多观察。
当水跑进耳朵里迟迟没有办法流出来时,置之不理的话,基本上不会对耳朵造成立即的危害,若可以忍受耳朵进水所带来的不舒服感,放着不管大概半天就会自动蒸发。但如果耳里有水的感觉超过3天以上,那就可能发生了外耳炎或中耳炎的情况。
4招轻松解决宝宝耳朵进水
立即按图看看不用棉花棒如何能解决宝宝耳朵进水的问题▼
保护耳朵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过度清洁
耳屎是外耳道皮肤中“耵聍腺”皮脂腺分泌的黄色黏稠分泌物,混合外耳道上的皮屑所组成,耳耵聍其实是保护耳朵的分泌物,因此,耳屎多了不需要担忧,因为它会随着头部晃动及饮食时的咀嚼动作自动排出,所以平常宝宝的耳朵不须胡乱掏。
幼童的外耳道皮肤十分柔嫩,倘若时常掏耳孔,非常容易损害外耳道皮肤,导致细菌侵占,引起感染,严重点甚至还会出现生疖肿、发烧、食欲衰退、听力下滑等不适情况。
【本文获“婴儿与母亲”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