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喉意外】提防五类鲠喉高危食物 必学两招儿童急救法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近日接连有两名儿童因进食墨鱼丸和提子鲠喉毙命,令人心痛。网上流传图片教学要将提子直向切片,而非横向切粒让幼儿食用。有儿科医生指,只要勿让食物成“圆碌碌”的状态,例如如图片教学中切片,就能预防食物压著气管。另外,坊间有多间机构提供儿童急救课程,父母不妨装备一下自己,有意外时也不会手足无措。

图片来源:BEST First Aid in Hong Kong

社交网站专页“BEST First Aid in Hong Kong”上载一幅教学图片,指应先直向切开提子才让幼儿进食,而非横向切粒。儿科医生李卓汉指,上述教学可以效法,“食物成“圆碌碌”的状态很容易压著气管影响呼吸,如果切成长条形就不会。”

医生教你两招急救法

如果小朋友真的鲠喉,李医生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将手指放入小朋友的喉咙企图抠出食物,否则反而会将食物愈推愈入,阻碍呼吸。而首3至5分钟为急救的黄金时间,除了先召唤救护车,家长亦可预先施行海姆立克急救法 (Heimlich maneuver),让小朋友自行吐出食物:

(VCG图片)

1. 适合小童家长站在小朋友身后或让他坐下,两只手从其腋下伸向小朋友胸前环抱。一只手紧握拳头,用另一只手掌包着拳头,用力压向小朋友胃部,造成横隔膜突然上升,这样就会使小朋友的胸腔(气管和肺)压力骤然增加,内里的气体就会自然地涌向气管,从而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管的通畅。

2. 适合婴幼儿

家长让婴幼儿在自己的大腿上,腹部置于两条大腿中间,用力拍打婴幼儿背部与肩胛骨之间的位置。道理也是利用气体挤压,将异物从气管排出。

小心高危食品

要预防鲠喉,李医生指,家长应小心以下几类高危食品,别让3岁以下的小朋友食用,因为他们的吞咽和咀嚼能力未够成熟:

家长齐上急救课

意外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料,如果家长有急救知识的话,遇到意外时也不会手足无措。现时红十字会设有儿童急救救课程;圣约翰救护机构除了急救课程外,亦特设针对婴儿及儿童的心肺复苏课程;明德医院更将急救及心肺复苏法列入儿童急救课程中。

1. 红十字会儿童急救救课程内容:伤口和出血、窒息和哽塞、休克和昏厥、烧伤及烫伤等课程时数: 4小时网址:http://bit.ly/2FkCZ7L

2. 圣约翰救护机构急救入门课程 内容:出血及止血方法、休克及昏厥、心脏病突发、哽塞、哮喘的处理等课程时数:3小时网址:http://bit.ly/2oFwu60

* 儿童心肺复苏法证书课程 及 婴儿心肺复苏法证书课程

3. 明德医院儿童急救课程内容:急救原则、应急管理程序、现场环境评估、感染防护措拖、畅通气道、婴儿、小童及成人心肺复苏法等网址:http://bit.ly/2Fcb8HJ

* 英语授课

儿科医生李卓汉(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更多文章:【小朋友学英文】唱歌认识身体部位 10首Baby Shark系列儿歌推介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