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民法总则草案三改“好人法”:见义勇为伤人不担责
今日(14日)下午,全国人大各代表团分别审议备受内地舆论关注的《民法总则》草案建议表决稿。其中,就“见义勇为”行为作规范的“好人法”条款第三度修改,不再区分是否构成“重大过失”,只要“见义勇为”一律不负担民事责任。
“好人法”条款最早出现在2016年12月。当时,《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增加后来俗称“好人法”的规定:“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当中,“重大过失”的意思难以客观界定。因此,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如何认定“重大过失”,以及“重大过失”跟损害后果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明确。
“好人没好报”屡见不鲜
后来,“好人法”条款在3月11日,全国人大会议上作出第二次修改,修改后的表述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助人能够证明救助人有重大过失造成自己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救助人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对上述修改解释称,一些代表提出,这条规定具有针对性,对鼓励见义勇为,保护救助人有积极意义。但草案依然不能完全消除救助人的后顾之忧,对救助人的保护不够彻底,建议修改。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从举证责任、是否存在重大过失等方面,对救助人特殊情况下承担责任予以严格限定。遂作出如上第三次修改,删除了前几次审议稿中的“重大过失”字样,仅规定:因自愿实施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意味只要是见义勇为行为,就享受依法免责的“特殊待遇”,不再区分是否有“重大过失”。
事实上,内地不时发生“好人没好报”的事件。有人见义勇为,事后却被追责诬告为施害者。比如在2006年,南京市民彭宇称在公共汽车站发现一名老太太跌倒,跑过去将其扶起,并送她去医院检查,后来却被跌倒老人指成肇事者,要求赔偿医疗费。亦人有在见义勇为中不小心伤人惹祸,2014年,有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解救一名被非礼的女性时,不小心推跌猥亵者,被控以“故意伤人”,遭警方行政拘留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