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边疆记|居民曾饱受吃土折磨 30年前的不毛之地如今的碧波万顷

撰文: 孙圣然
出版:更新:

站在“青色的崖壁”上,满眼葱茏的树林背倚雪山,很难联想到,这里曾是“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的不毛之地。
新疆阿克苏,地处天山南麓、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是南疆地区的重点风沙来源地之一。“一年要吃两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正是当地居民饱受风沙侵袭时的苦不堪言。
不过,在一场逾百万亩的荒漠绿化工程中,阿克苏迎来了绿色“涅槃”,曾经的黄沙漫天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今时今日的碧波万顷。

位于阿克苏境内的天山山脉最高峰托木尔峰脚下,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被当地人称作“柯柯牙”,维吾尔语意为“青色的崖壁”。但在三十多年之前,这里每年可录得沙尘天气逾100天,风沙袭来时天地一片浑浊,根本见不到一丝青色。

植树造林是最有效的治沙方式,但“年年植树年年荒,年年植树老地方”是曾经流传在阿克苏的一句话,可见当地居民有为心中的那抹绿做出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据《温宿县志》记载,清末年间,有贵族想在此种植花木,还专门从吐鲁番聘请工匠,前来开凿坎儿井、穿引地下水,耗资甚巨却几无成效。民国时期,地方官员也曾尝试在柯柯牙垦荒造林,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未有种活几棵树。

而这一次次的失败,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干旱缺水。1980年之前,当地水利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居民饮用水和农业灌溉只能靠天山上的积雪水解决。当地生态环境亦因土地荒漠化、盐渍化侵蚀、水土流失、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而遭受严重打击。

直至1986年,以建造大型防风固沙生态林为目标的,荒漠绿化工程在柯柯牙大规模展开。起初因土地盐碱含量大,遇水即会凝成粘性极强的泥,导致车辆完全无法通行、树苗运送不到,还是在炸药爆破下艰难“攻关”,成功在此修建公路。

其后,柯柯牙又引天山雪水挖渠排碱,一棵棵树木最终成功“拔地而起”,形成黄沙漫天与碧波万顷的分界岭。在绿化进一步扩大后,阿克苏还种植出“冰糖心苹果”,成为享誉全国的“苹果之乡”。

当记者登上柯柯牙绿化工程纪念馆的观光塔时,眼前的绿化成果和远处的托木尔峰融为一体,没有了风沙的侵袭,柯柯牙成为了真正的“青色的崖壁”。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阿克苏亦正朝着“城在林中,水在城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公园城市方向发展。

阿克苏林业局统计,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由1986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整整耗时30年,造林合计115.3万亩、植树1337万株。阿克苏气象部门数据亦显示,绿化工程将沙尘天气发生频率降低了近5倍。

延伸阅读:

01边疆记|搭国内最长航线赴香妃故乡 看一带一路上的千年古城

01边疆记|盛产「迪丽热巴」的地方 维族女子笑忆在港被误当外国人

01边疆记|新疆农作物不止棉花 荒漠奇迹种植万亩海水稻连年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