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乌鸦学者”的民主诘问 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多少能量

撰文: 张钧凯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大与美国中期选举接续落幕,前者提出包含“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内的“中国式现代化”,后者则是西方代议式民主的又一次动员,中西两种“民主方案”的精神与实践,几乎在同时并陈于世人眼前。此时此刻,互联网世界流传两位学者的演讲影片,一位是美国的萨克斯(Jeffrey Sachs),另一位是新加坡的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两人不约而同对西方民主扮演起提出诘问的乌鸦角色。

萨克斯:英美是世界最残暴国家

连续两年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百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并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今(2022)年9月出席“雅典民主论坛”时的一段犀利发言,被制成影片流传于网上。

萨克斯痛斥了西方民主制度的虚伪,尽管两度被主持人打断,但仍获得现场听众和记者们的掌声。他说,“我们视‘民主’国家为善,而截至19世纪,世界上最残暴的国家,同时也可能是‘最民主或第二民主’的国家,那就是英国。”接着他把矛头转向了美国,“对内你(美国)可以实行‘民主’,而在国外则成为无情的帝国主义者。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最残暴的国家就是美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在2022年9月的雅典民主论坛表示,中俄两国有不同于西方的一套话语叙事体系,这两个国家的叙事体系各自值得借鉴之处,不同的叙事是为了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唐奖网站)

在萨克斯看来,美国是一个半民主、白人主导的等级制度下充满种族主义的国家,其使命是维护统治精英的特权,这就是美国创立的初衷。就算美国比过去确实更多元化了,但今天这个国家还是刚建国时的老样子。一个奴隶制、实行种族灭绝的国家,为了白人文化而杀害美洲原住民。而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如今仍然如此。

事实上,萨克斯此前亦曾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类似见解。2021年7月他在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前会晤(UN Food Systems Pre-Summit)上做的演讲,即指明世界上的贫困问题,从来不是缺粮食缺财富,而是列强掠夺穷者。他也揭露了自己所处国家──美国──亮丽外衣下的黑暗面:“这个国家不仅不关心世界的穷人,它甚至不关心自己国家内部的穷人。现在有七分之一的美国人处于饥饿,但一个政党只关心给富人减税、并阻扰任何减贫的解决方案”。

此外,他也曾在答复内地官媒新华社的提问时,将美国与中国的对外理念和做法进行了比较。他说,美国试图通过在世界各地扩大军事联盟,遏制或击败中俄,以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这是一个危险、虚妄且过时的想法。美国早该认识到安全的真正来源,那就是内部社会凝聚力以及与世界各国负责任的合作,而非霸权的幻想。“讽刺的是,美国近几十年来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巴拿马、南联盟等地发动和参与了多场海外战争,中国和俄罗斯却没有”。

基于对西方历史与现状的痛心疾首,萨克斯主张唯有修正其外交政策,才能使美国及其盟友与世界各国共同面对众多的环境、能源、粮食和社会发展挑战。而且他更结合全球经济、公共健康、公平正义与永续性等不同面向,始终致力于推动永续发展目标(SDGs)。今年6月,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唐奖,将本届“永续发展奖”颁给了这位勇于发声与行动的学者。

马凯硕:美国陷入“财阀政治”

近期还有一部流量不小的影片,不只在内地,连在台湾的互联网社群也不乏见到。影片主角是新加坡著名学者、外交官马凯硕,场景则是德国阿登纳基金会(KAS)2021年11月22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习近平与中国在变迁世界中的角色”研讨会。在全长超过2个小时的活动中,一段马凯硕回应西方记者提问的画面被单独剪辑了出来。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在研讨会回应西方记者提问,反问“如果中国共产党只能靠压迫来维持政权,它不可能创造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不是吗?”(Getty Images)

提问的西方记者认为,从香港和新疆问题等例子来看,“中国模式要想取得成功,似乎要建立在高压统治、环境破坏、言论审查以及意识形态的固执之上。”马凯硕用平和且娓娓道来的语气反驳了提问者的看法,并两次强调诸如此类的问题,基本体现了盎格鲁─萨克逊(Anglo-Saxon)媒体对中国下意识的歪曲与偏见。

他以气候变迁为例,指出美国在小布什(George W. Bush,内地译为小布什,台湾译为小布希)任内退出《京都议定书》,又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台湾译为川普)任内退出《巴黎协定》,放长历史眼光来看,今天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后果,并不是因为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近年来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几个世纪里向大气层排放的污染。马凯硕给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对比,即中国实施了世界上最大的植物造林计划,新增森林面积比整个比利时还大,但西方却不愿意为它们历史上造成的严重污染埋单。

如果说美国的外在行动都有其内在根源,马凯硕前述的说法,一定程度来自于他对美国民主体制的尖锐观察。在同一场活动上,马凯硕提到了对美国现状的批判性分析,他认为,美国如今已经陷入了“财阀政治”生态,“1%的人口拥有、控制政府,并且政府也是为这1%的人口服务”;而大约一半的美国人口之生活水平在过去30年中没有改善。“中国人注意到了造成美国体制失灵的因素,正试图避免陷入类似的情况。”

中国式现代化:机遇还是挑战?

事实上,当西方民粹运动四起,特朗普一跃为美国总统,及至新冠疫情爆发后西方各国应对紊乱,再加上意识形态对立撕裂、通胀严重等多重因素叠加,西方民主制度饱受失能与失灵的质疑。例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普沃斯基(Adam Przeworski),也在2019年出版新书,从西方传统政党体制衰退、右翼民粹主义兴起、民主支持率下降,特别是经济不平等、社会分歧与极化等突出现象,论断“民主的危机”(Crises of Democracy)已到来,反映这位民主研究大师对民主前景的无限担忧。

在“民主的危机”外显之际,则有像是萨克斯和马凯硕这类的学者,深刻地洞察到西方民主危机绝对不仅仅来自于眼前的迹象,更多是历史性的负面结构因袭,甚至失去自我革新的能力,从而只能将自身矛盾“外部化”,推委到被设定好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身上。民主制度始终被西方视为重要的“现代性”之一,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故而对于中国缺乏西方认知的“民主”,一直抱持着敌视的态度,视之为中国“现代化”不足的象征。

习近平10月16日做中共二十大政治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资料图片)

不过,如同萨克斯与马凯硕看到西方民主制度内外发展的“另一面”,亦即台湾学者杨开煌所总结的,美国和西方走的是一条“剥削式”的现代化之路;而当代中国正是看到如此弊端,不愿意重蹈覆辄,从而另辟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萨克斯与马凯硕在批判西方民主和现代化的同时,不约而同都把眼光放在了中国。比方萨克斯曾明确表示,“中国在全球减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为中国到2015年,基本消除了贫困,到2020年底,中国还将全面消除极端贫困。”与此同时,中国透过“一带一路”倡议等项目投资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为消除全球贫困做出了贡献。“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积极贡献。”

又如马凯硕所言,“中国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过去30年来,也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共为教育人民所付出的努力,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他还举了北京先前大力约束中国网际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做法为例,指其目的是为了推进“共同富裕”。

萨克斯与马凯硕批评西方体制为其内部和世界带来的灾难,又从中国的实践看到了转变的曙光,当然他们的想法至今仍受到主流舆论的争辩,例如《德国之音》在报道马凯硕的论述时,不忘加上一句“颇有中国官方色彩”的“警语”。不过两人的“诤言”片段受到广传,依旧说明了他们对西方民主或现代化之路提出的诘问,确实也是如今不少人心中逐渐萌生的疑惑。

那么下一个问题便在于,中共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有了如此高层级的宣示,但是如何真正做到与目标相符,又能让内部人民与外界都认可,或至少能够落实到具体细节以杜悠悠之口,做到“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亦为最大的挑战和考验。

特别是香港和台湾由于历史因素,站在西方的视角,对“民主”抱有一定的期待或误解。中共又将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扭转港台的认知,或许也是萨克斯与马凯硕两人影片带来的意外启发。